很多人以為,一個人變強,是不斷做加法。學更多的技能,賺更多的錢,認識更多的人。我們拼命地抓取,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把自己的日程表填得滿滿當G當,仿佛擁有得越多,就越有安全感。
可后來我發(fā)現(xiàn),真正的高手,都在做減法。
一個人內核真正變強的過程,恰恰是學會不斷“失去”的過程。 這不是一種消極的放棄,而是一種清醒的主動選擇。
失去對外界的依賴
你是不是也曾活在別人的眼光里?發(fā)一條朋友圈,會反復刷新,看看有多少人點贊;做了一個決定,會迫切地想得到周圍人的認可;甚至連穿什么衣服,都要揣測會不會有人指指點點。
這種狀態(tài),真的很累。你的喜怒哀樂,被一根無形的線牽在他人的手上,他們稍微動動手指,你的內心就波瀾起伏。
什么時候你開始變強了?就是從你“失去”對外界喝彩的渴望開始。
你不再需要用別人的贊美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也不再因為他人的否定而陷入自我懷疑。你做一件事,唯一的標準是“我愿意”、“我認為值得”。
內核的強大,始于評價體系的內收。 當你把評判自己的權力,從外界收回到自己手里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外界的聲音依然存在,它們可以作為參考,卻再也無法左右你。你“失去”了對贊美的執(zhí)念,卻得到了內心的穩(wěn)定與安寧。
失去不切實際的幻想
我們年輕的時候,總會對這個世界、對人性抱有一些過于美好的濾鏡。覺得只要我真心待人,別人也必會真心待我;只要我足夠努力,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一切。
這份天真,很寶貴。可帶著這份天真一路走下去,往往會摔得最慘。
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所有善意都能換來感激,有些時候換來的是理所當然和得寸進尺。你會明白,人與人之間最穩(wěn)固的關系,常常建立在價值互換的基礎上,純粹的情感在現(xiàn)實面前,有時脆弱得不堪一擊。
這個“失去”的過程,是痛苦的,它意味著你要親手打碎自己曾經構建的美好世界。這是一種清醒的殘忍。
可也正是這種“失去”,讓你真正看懂了人性的復雜和現(xiàn)實的運轉邏輯。你不再用學生時代的思維去處理成年人的問題,不會再為一些必然會發(fā)生的人情冷暖而內耗。你看透了虛與委蛇,也理解了趨利避害。
你“失去”了天真的濾鏡,卻得到了洞察世事的清醒。你不是變得不相信美好了,而是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以及如何與這個復雜的世界更好地共處。
失去無意義的人與事
你有沒有算過,自己有多少時間、多少精力,被消耗在了無意義的社交和事務上?
那些從不主動聯(lián)系,只在需要你幫忙時才出現(xiàn)的朋友;那些除了消耗你情緒,不能帶來任何正面影響的關系;那些你根本不感興趣,只是為了“合群”才參加的飯局。
過去,我們害怕“失去”這些,害怕被孤立,害怕錯過所謂的人脈。我們通訊錄里躺著上千個名字,卻在深夜難過時,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的人。
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敢于“失去”。他們會定期清理自己的社交圈,果斷地遠離那些消耗自己的人。他們會勇敢地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把時間和精力聚焦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
這看起來是“失去”,實際上是更高明的“獲得”。
每一次果斷的“失去”,都是對自我的一次重新投資。 你把寶貴的生命能量,從那些讓你內耗的人與事中抽離出來,投入到能讓你成長、讓你愉悅的地方。你“失去”了虛假的熱鬧,卻得到了高質量的獨處和更真誠的關系。
人這一生,就像是背著一個行囊在趕路。一開始,我們什么都想往里裝,最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步履維艱,被壓得喘不過氣。
真正的成長,是懂得一路走,一路扔。扔掉多余的期待,扔掉虛偽的關系,扔掉沉重的包袱。當你的行囊越來越輕,你的腳步才會越來越堅定,你的內核,才會在這不斷“失去”的過程中,變得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