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人生于世,看事不能只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得把視野拓寬,想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發(fā)展趨勢;做事不能好高騖遠,再宏大的目標,都得從一個個小細節(jié)開始落實,每一步都走穩(wěn)了,才能離目標越來越近。
和人相處時,要管住自己的嘴,話不能想說就說,得想想會不會傷人、會不會惹事;而一個人獨處時,更要守住自己的心,沒人監(jiān)督的時候,最能看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那些不該有的念頭、不該做的事,都要自覺地摒棄,讓內心始終保持純凈。

天下無易境,天下無難境;
終身有樂處,終身有憂處。
天下沒有絕對容易的境地,也沒有絕對困難的境地。同樣一件事,有人覺得輕松,有人覺得艱難,關鍵在于自己的心態(tài)和能力。生活從來不會只有順遂,也不會一直坎坷,順境時別得意忘形,逆境時也別灰心喪氣。

戰(zhàn)戰(zhàn)兢兢,即生時不忘地獄;
坦坦蕩蕩,雖逆境亦暢天懷。
做人要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時刻提醒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像心里知道有 “地獄” 存在,不敢肆意妄為。這種謹慎是對規(guī)則、對道德的尊重,是對自己和他人的負責。
同時,又要活得坦坦蕩蕩,心里沒有陰暗的想法,做事光明磊落。哪怕身處逆境,也能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不被困境壓垮。逆境只是一時的,只要心懷寬廣,不糾結于眼前的挫折,就能看到希望,讓自己的內心始終充滿陽光。

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以圣賢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是要成為多么了不起的人,而是要守住人性的底線,不被欲望左右。如果一個人放縱自己的欲望,失去了道德的約束,就和禽獸無異。

不怨不尤,但反身爭個一壁靜;
勿忘勿助,看平地長得萬丈高。
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也不要責怪他人的過錯。與其向外尋求借口,不如向內反思自己,讓內心保持一份平靜。反思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錯誤,內心平靜了,才能更理智地面對生活。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記住自己的責任和目標,不忘記自己該做的事,也不要去做那些不該做的事,順其自然地去努力。只要一步一個腳印,踏實積累,即使身處平凡的環(huán)境,也能“平地萬丈高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