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有一位大哲人早就說過:
“不假外求!”
意思是:與其向外索求,不如回歸自己!
求神拜佛,都不如向內(nèi)求己。
向內(nèi)求己,不斷自我完善,這才是底層的成事心法。
這個大哲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陽明。

他一度被國人所忽視,卻被外國人奉為神明,一生叩拜!
日本名將東鄉(xiāng)平八郎擊敗俄國人,立下了大功,但他卻“一生俯首拜陽明”;
日本企業(yè)之父澀澤榮一,制霸日本實業(yè)界,同樣也是陽明的狂熱粉絲;
經(jīng)營之神稻盛和夫締造自己商業(yè)帝國,曾不止一次分享王陽明神奇之處……
時至今日,千萬別說,你還沒有人沒聽過他的大名!
他可是與孔子齊名的圣人、明清六百年里的大牛人。
后世里,那么多叱咤風云的大人物們,那可都是他的追隨者。
憑一己之力圈粉無數(shù),這完全是因為王陽明踐行出了一套偉大的成事、處世哲學(xué)。

千萬別以為,它只適用于大格局的大人物。
其實,只要你認真讀一讀王陽明,就會發(fā)現(xiàn)對于我們這些小人物而言,一樣也能讓你茅塞頓開。
就有網(wǎng)友說,王陽明是他混沌人生的一盞明燈:
“教會了我正直善良”
“教會了我底線原則”
“更教會了我要事上磨煉”
“要知行合一,要與光同塵”

難怪有人感慨:“500年后,王陽明又成顯學(xué)了!”
人生若懂王陽明,命運之路更順暢。
如果你正處于從人生低谷中,想一腳踏出命運的泥沼,那么我強烈推薦你要好好讀一讀王陽明。
每個被雞零狗碎的日常生活折磨的人,都能從王陽明身上重拾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終究活得淡然通透。

當然,市面上關(guān)于王陽明的書籍,五花八門,讀者往往挑花了眼。
但其實,要真正讀透王陽明,就應(yīng)該好好讀一讀他生前的文字。
只有看了王陽明的所有文字之后,才能真正領(lǐng)悟這位精神導(dǎo)師的處世之道。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王陽明生來就是一個資質(zhì)平平的普通人。
在5歲的時候,都還不會說話,簡直就是妥妥的輸在了起跑線;
等到年輕時參加科舉,接連兩次都是慘遭落榜,屬于得靠勤勉才能補足差距的類型;
好不容易通過科舉,卻又接二連三遭遇被貶、流放、追殺……
就說,這樣的王陽明慘不慘?

可是,當你翻開他的履歷表,你又會被震驚到!
他的頭銜多到嚇人: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書法家、政治家、軍事家、教育家、心理學(xué)家……
歷史上能集齊這么多頭銜的人,屈指可數(shù)。
論哲學(xué),王陽明是“心學(xué)”的集大成者,萬人敬仰的一代宗師;
論教育,王陽明門徒眾多,弟子及再傳弟子中能人輩出,有的甚至當上了明朝首相;
論軍事,王陽明僅用42天,就平定了聲勢浩大的寧王叛亂,一介文官竟因軍功被封侯,古今罕有,還被日本人列入“中國歷代100名將”;

他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二做到“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完美圣賢,另一個是孔子。
為什么,一個平平無奇的普通小孩,能搖身一變成為一代宗師?
這背后的秘籍,便就是影響中國近500年的“王陽明心學(xué)”了。
從誕生開始,它就具備了一種對抗命運的的特別屬性。
王陽明心學(xué)傳入日本,很快被日本武士們接受。
巖崎彌太郎熱愛王陽明學(xué),出身貧寒,卻創(chuàng)立日本第一大財閥三菱財閥;
日本“經(jīng)營之神”稻盛和夫,一生中創(chuàng)立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yè),人生中只要遇到不順,都會讀讀王陽明的經(jīng)典名句,常讀常反思自己。
而在今天,王陽明心學(xué)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不少企業(yè)家的研讀課程。
國內(nèi)一些面向企業(yè)家、且收費昂貴的高端總裁研修班項目中,
王陽明心學(xué)都是課表中的重中之重。

由此可見,研讀王陽明的價值真是太大了!
你可以深入理解他“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精髓,
助你向內(nèi)汲取內(nèi)心源源不斷的力量,
向外突破命運和挫折的束縛,
讓你在迷茫的世界里,活成屬于自己的明燈。
是能夠幫助我們修身、強大個人內(nèi)心的勵志作品。
“窮通夭壽有個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動心”,這是在教你達觀淡然;
“人須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這是告訴你面對失意得有韌性;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是告訴你大事要從大志開始;
“處朋友,務(wù)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這是在教你謙讓不攀比的交友原則……

每一句都是王陽明掏心窩子的實話,值得我們不斷體味、修煉、成長。
原文白話文相輔相成,
參照王陽明的人生,學(xué)習王陽明的思想,
總有大聰明會說,古人的思想都落伍啦,沒必要看啦。
這句話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可能正確。
但放在王陽明身上,大錯特錯。
如果你真正翻開《王陽明全集》,你會發(fā)現(xiàn),
500年過去了,他的“心學(xué)”并沒有陳腐過時,
反而處處都是現(xiàn)代價值的體現(xiàn),閃耀著現(xiàn)代的光芒。
說句不好聽的,我們很多現(xiàn)代人,還根本沒有做到。
關(guān)于學(xué)習,王陽明提倡“知行合一”,
翻譯過來就是:實踐出真知。
你覺得你懂了,其實你并沒有真正搞懂,要在“做”中去進行學(xué)習。
如果能早一點懂得這個道理,就會早一點擺脫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毛病,讓自己能在踏踏實實中做出一番事出來。
關(guān)于做人,王陽明說要“致良知”
翻譯一下就是說:做人,要有點基本的是非之心。
如果能早一點懂得這個道理,不管社會再浮躁、誘惑再多,也能讓自己堅持本心,不走彎路。
關(guān)于做事,王陽明提倡“唯求其是”
這是指:看問題做事,都要實事求是,容不得半點虛假。
如果能早一點懂得這個道理,就會煉就一雙火眼金睛,不管周遭充斥著再多的謊言,也能認清真相與事實。
就說這些智慧,是不是一點都沒有過時?
在500年后的今天,依舊如此適用!
很多內(nèi)容能讓你瞬間清醒不少。
比如,書中收錄了王陽明的一篇家訓(xùn),全文僅有96字,字字句句都濃縮了教育的真諦與智慧。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xué)謙恭,循禮儀;節(jié)飲食,戒游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斗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span>
譯文:孩子們啊,要聽從教誨:要勤奮地讀書,還要孝順父母;要學(xué)習謙恭待人,一切按照禮儀行事;節(jié)儉飲食,少玩游戲;不要說謊,不要貪心利益;不要任情耍性,不要與人斗氣;不要責備別人,只要管住自己;能夠放低自己身份,這是有志的表現(xiàn);能夠容納別人,這才是有大的度量。凡是做人,主要在于心地的好壞;心地好,才是善良之人;心地惡劣,是兇狠之人。譬如樹上結(jié)的果子,中心是它的蒂;如果蒂先敗壞了,果子必然會墜落。我現(xiàn)在教訓(xùn)你們的,全部在這里了。你們應(yīng)該好好聽從,千萬不要輕輕放棄。
在王陽明看來,教育孩子的核心就是立志修德,
重要的不是個人的事業(yè)前途,而是生而為人的品德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