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訪龍?zhí)抖U寺
文/凌巧榮
龍?zhí)抖U寺在宜陽縣的張塢境內(nèi),距縣城約三四十公里,以前叫龍?zhí)端?。大約是09年的秋天吧,同學(xué)帶著我們來過一次,那時孩子們還小,一心野外爬山,粗略逛了一圈,什么印象也沒有,反正記得來過,連留個影打個卡也沒有。只記得去了寺后的大龍?zhí)?,見一掛瀑布飛瀉而下,注入一汪碧綠的平潭,潭水清澈,游魚歷歷,影布石上,清新宜人。帶著倆娃,戲水爬山,玩了一天。我還收獲了一大把韭菜和一束迷人蘆葦!
后來才知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早年間,龍?zhí)端滤诘匦迯?fù)寺時掘出一青石柱墩,柱墩上部為蓮花造型,墩基為四面體,四個側(cè)面上均刻有密集的陰文小楷,多數(shù)字難以辨認,但其中一個面上“天和三年“幾個字清晰可辯。有關(guān)專家斷定“天和”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年號,因此有稱,該寺始建于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又根據(jù)寺內(nèi)現(xiàn)存的明代弘治元年(1488年)《重修龍?zhí)端卖邥U寺碑記》載,“該寺迨至天和元年,已是勝跡”,和東廂房蓮花形的石柱墩上所刻“天和三年羅次“、"驃騎大將軍"等,可斷定該寺創(chuàng)建于南北朝天和元年之前。明清兩朝多次重修,現(xiàn)存大殿的梁架和斗拱都具有金元時期的工藝特點。龍?zhí)端率冀ㄓ诤螘r,無史料可查。按寺內(nèi)現(xiàn)存碑刻,較早的是大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年重修龍?zhí)抖U寺碑,雖碑身破損,字跡斑駁,碑文清晰,尚可解讀者為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3年)所立,但此碑文一開始即稱此寺不知何(昉,讀fang,起始之意),碑文撰寫者署名“歲進士侯選儒學(xué)訓(xùn)導(dǎo)宋象賢。“這樣一位進士出身的讀書人,想必也做過些考證,然而卻未獲結(jié)果,只得留下“不知何”的遺憾。由此總總,可見龍?zhí)端聞?chuàng)建于南北朝時期北周的天和元年之前,不可不為歷史悠久了。

那天,跟隨作協(xié)成員一起去采風,第一站就是龍?zhí)抖U寺。下車伊始,一個坐落在女幾青翠山腳的寺廟迎面而來!寺門上的一副對聯(lián)很引人矚目“山清塵靜水參如是觀,天高云浮月喻本來心”,橫批是“龍?zhí)抖U寺”,也是本寺的寺名。帶著一種莫名的感覺,跟隨人流來到院內(nèi)。一下子覺得面目全非啊,咋也找不到那似曾謀面的感覺。一尊漏天觀音突兀地矗立在天王殿前,她頭戴觀音頭戴寶冠,身披瓔珞,袒胸露臂,錦衣繡裙,秋波流慧,玉容含情,左手托凈瓶,右手說法,足踏蓮臺,法像端莊,亭亭玉立。四周各有一根漢白玉蓮花柱,焚香爐內(nèi)香火紛立,香煙繚繞。
我被天王殿東邊的古樹吸引了過去,這棵皂角樹樹齡1300多年,是受保護的一級名木,高有20米,樹干有360厘米許,大約是初唐時栽的,它千年來見證了古剎的風風雨雨,一直守護著這方廟宇。據(jù)傳,有次大火時,空中突然響雷,天降大雨,將火撲滅。隨后天空出現(xiàn)彩紅,彩虹圍繞著龍?zhí)端隆9艠潆m經(jīng)大火,卻又枯木逢春,開始發(fā)芽,枝葉逐年茂盛。樹上掛著許多紅色許愿帶,站立樹前,只要你誠心許愿,都能隨愿所成?,F(xiàn)在是夏季,古樹葳蕤青翠,枝繁葉茂。右側(cè)一虬枝蒼勁低垂,下有一塊刻字巨石支撐,碑刻字文鎏金,碑文是般若婆羅密心經(jīng)。樹前長凳上一黑衣男子在看書,那樣的專注、靜心,一點也不為我們的吵鬧所干擾。此時,隊友說集合了,我也隨著人流匆匆而出,留下了沒有盡興的遺憾。
那天,我又一次走進龍?zhí)抖U寺。在天王殿的進門右邊墻上見到一面光緒三十三年修廟碑刻,上面字跡模糊,很難辨認。仰望殿頂,椽瓦斑駁,斗拱的頭端已經(jīng)少許腐爛,修繕工作真是迫在眉睫。后墻下有一簡易書架,架上擺有不少經(jīng)書,有《金剛經(jīng)心經(jīng)》、《文殊菩薩心足》、《壇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大多是不同版本的《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我虔誠地翻閱著,但可惜無緣佛家,無奈只好放下,從后門出了天王殿。
天王殿后邊是大雄寶殿,金色的鎏金匾額,大紅的門窗,藍白的斗拱、朱紅的屋椽、青灰的屋瓦、金色的屋脊,無不訴說歲月的滄桑。面闊三間,歇山單檐,古樸的青磚,精巧的焚香爐,給我們展示了古人的智慧與信仰。然而,由于年久失修,灰瓦碎裂,斗拱腐爛,屋脊傾斜,與兩側(cè)青翠的柏樹相映,也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凄涼與無奈。我轉(zhuǎn)身殿外,聽到了一個洪亮的男音在高聲誦讀佛經(jīng),原來是一男子坐在三圣殿前高聲誦經(jīng)。他衣飾干凈,誦讀傾心,旁若無人,我也不好打擾。

走下臺階,我來到寺院東邊,這里是一大片新辟的土地。在皂角樹的后側(cè)亭子里有一城隍塑像,向后的山體窯洞里從西到東依次是地藏殿、觀音殿、三圣殿等十個大殿,每個大點有三四米寬,十幾米深,里面塑像精美華麗,尤其是文武殿里供奉著就朝古都洛陽歷代帝王很是少見,還有天上母殿里供奉的是唐堯帝后媽祖也別有意思。
然后我又到了皂角樹下,鉆入斑駁的竹林去看那幾通歷代修善碑記,粗鄙的我居然認出了乾隆和道光幾個字,很讓我興奮不已,然而其他字文我都無力辨識了,強烈的挫敗感很是無語。好在旁邊的一通新碑緩解了我的尷尬。那是現(xiàn)任主持釋心勇給釋延凡大師立的。從碑文中可以看出,釋延凡大師與1931年在少林寺剃度出家,1982年與白馬寺受三壇大戒,此后一直到各地修繕十余座寺廟,并于1995年被安排的龍?zhí)端?。自從大師入住以后,這里的奇跡屢現(xiàn),如千年臥佛、百里龍井、獅子拜佛,鼓飛龍鳳把不可勝數(shù),吸引著遠近的游人到這里賞景拜佛,這應(yīng)該也是大師的千年功德吧!
出了寺院,我放眼四周,南面蒼翠的女幾山,北邊的湯湯洛河水,背后幽深奇秘的峽谷,一旁清澈明鑒的溪水,寺前林立高矗的塔林,實在是一個超然世外的、潛心修行的好去處。不怪當年達摩祖師多次在這里駐足傳教,連他的“葬于洛濱”也為龍?zhí)端略鎏砹藥追稚衩嘏c厚重。


作者簡介:
凌巧榮 宜陽縣白楊鎮(zhèn)南留村人,本科畢業(yè)于洛陽師范學(xué)院,95年畢業(yè)至今一直在宜陽縣柳泉鎮(zhèn)任教,喜歡用文字記錄點滴的生活。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九期#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