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我們似乎離自然越來越遠,鋼筋水泥的城市、永不停歇的喧囂,讓心靈逐漸變得浮躁。而作家青青的散文,卻像一扇通往自然與心靈深處的窗,她以中原大地為底色,用細膩的筆觸描繪自然萬物,融合地方經(jīng)驗與女性視角,為我們構建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智慧的生態(tài)世界。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青青的散文天地,感受自然與生命的詩意共鳴。 ?青青的散文構建了獨特的生態(tài)散文書寫體系,《白露為霜——一個人的二十四節(jié)氣》《王屋山居手記》《訪寺記》等作品,都是這一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她的文字以中原區(qū)域為核心坐標,聚焦自然山水、鄉(xiāng)村田野的生態(tài)景觀,更運用生態(tài)敘事的手法,探索與其他生命主體交往的可能與價值。 ?
青青《落紅記》大樹空間讀書會
在青青筆下,自然中的動植物不再是單純的觀賞客體,而是可以交流的伙伴。初春的柳枝“腰肢柔軟”,春分的玉蘭“徹底地放縱了自己”,連翹則是“快意”的,她用擬人手法將春天植物的歡舞狀態(tài)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讓讀者仿佛能親眼看見春天的生命力肆意流淌。立夏時節(jié)的紫籽槐,“開花的時候,好像無數(shù)只小貓藏在樹叢里,只有她們的尾巴露出來.....紫色的,但不是一味的紫,而是從上到下,逐漸展開的紫色,深紫、淺紫、粉紫”,一幅盛大的花朵畫卷在文字間徐徐展開,紫籽槐仿佛擁有了自己的生命,與讀者隔空呼應。 ?
動物在她的筆下也各具特色,充滿靈性?!扒锵x是這個世界真正的隱者,隱身于青草與泥土中,像極一個中國的禪修者,飲風吸露,只吃少量的植物果實,在秋夜拉琴弦,悠揚歌唱”。戴勝鳥會大膽地啄啄她裙子上的花朵,綠色的螳螂則會伸出“大刀”與戴勝對峙,這些生動的描寫,不僅展現(xiàn)了動物的習性特點,更讓我們看到了自然的活力與包容。
青青《王屋山居手記》大樹讀書會
除了鄉(xiāng)野自然,寺廟也是青青散文中的重要空間。在她看來,“與其說我喜歡寺院,不如說我喜歡大自然”。她走訪的寺廟,無論是矗立于繁華都市的靜安寺,還是藏于深山秘境的草庵,都有著“空寂”的氛圍,這種空寂是寺廟與自然有機融合的結果,是個體、宗教和自然的“交接”。慈云寺“山寂而宜禪,群山如蓮,青龍?zhí)犊M繞,群木羅戶,映以環(huán)溪”;香積寺“雨繁密如注,院子里的桃花在雨里靜靜地墜落,落花盈地,香氣怡人”。寺廟中的自然事物仿佛也帶上了佛性,青蓮寺里,“院子里青磚老建筑在夕陽里輕輕地呼吸著,陰影里的青草舒展了腰身,幾只喜鵲在塔上點頭”,這樣的風景充滿了佛教“空寂”的意蘊,喚醒著人們內心深處對自然與文化的向往。 ?
青青的散文還深植于童年記憶與鄉(xiāng)野經(jīng)驗,豫西南的農(nóng)村是她的童年故土,也是她的精神原鄉(xiāng)。在那里,有深諳農(nóng)事養(yǎng)殖之道的奶奶,奶奶會念叨著“驚蟄到春分,下種莫放松”打理菜園,會通過觀察水缸冒泡、樹梢動靜來預測天氣;有奶奶小兒子教的《夏至九九歌》,“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二九十一八,脫冠首羅紗……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這些傳統(tǒng)的自然智慧在民間口口相傳,成為地方文化的珍貴財富。 ?
鄉(xiāng)野間的民俗傳說也為她的散文增添了獨特魅力。大槐樹上有精靈護佑百姓的故事,立春時節(jié)“啖春餅,祭芒神于東郊,鞭土牛勸耕”的風俗,這些傳說與風俗扎根大地,帶著泥土的氣息,體現(xiàn)著人們對自然規(guī)律的尊重和樸素的生態(tài)思想。在青青眼中,這片充滿生機的鄉(xiāng)野不僅是地理空間,更是賦予她生命中自然基因的地方,她與動物嬉戲、和植物耳語的時光,都成為了散文中最動人的篇章。 ?
在當今城市化、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下,青青的散文也帶著對現(xiàn)實的反思。她筆下的鄉(xiāng)下,鄰里之間充滿互助與溫情,隆冬子夜,奶奶家的大門總會為陌生人敞開,“為他們升起爐火,開始為他們下雞蛋掛面”,寒夜中彌漫的食物香氣里,是與土地相連的質樸情誼。而在城市,鋼筋叢林冰封了人情溫度,同一幢樓的住戶或許都互不相識。 ?
她還感慨現(xiàn)代化對鄉(xiāng)村寧靜的破壞,“中國人其實正在失去最可貴的資源,那就是內心的寧靜和大自然里不受現(xiàn)代化噪聲污染的寂靜,在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運動中,寂靜正快速退縮”。城市的夜晚被路燈照亮,月亮淪為遙遠天空的一個亮斑,自然的安寧與黑暗被撕碎,人們在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逐漸失去了與自然的聯(lián)結。 ?
作為女性作家,青青的散文還體現(xiàn)出鮮明的女性意識,形成了獨特的生態(tài)女性寫作風格。她創(chuàng)造性地構建起“女性 - 自然”的象征體系,在《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中,她描寫秋日的柿子,“通明的軟紅色,上面有一層秋霜,像美人臉上的薄粉?!胚M嘴里,又涼又甜,簡直就是青春期戀人月光下的嘴唇一樣,性感又純潔”,細膩的色彩描寫與獨特的隱喻,傳遞出女性獨有的情感體驗。 ?
她還在散文中探討女性的自我與覺醒,《延慶觀》中修行的女子唐上上,摒棄智能手機與社交媒體,在清修中重塑精神世界,找尋自我的生存路徑。青青通過這樣的故事,追問女性個體生存的支柱,展現(xiàn)出女性精神獨立所帶來的強大力量。她還將女性生育體驗與自然事物相聯(lián)系,“萬物都如初生的嬰兒張開了眼睛,就連她們的呼吸也是如此清明潔凈,充滿了新生命的香甜......那些還沒有完全展開的芽孢,花骨朵般嬌俏,剛剛展開的也是閃爍著濕潤的光澤,好像嬰兒從子宮降落的瞬間”,揭示了自然與女性共同承載的生命創(chuàng)造力量。 ?
青青的散文,是自然的頌歌,是生命的沉思,也是對現(xiàn)代生活的溫柔叩問。她以獨特的視角,將生態(tài)敘事、地方經(jīng)驗與女性書寫融為一體,為當代生態(tài)散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獨特樣本。在她的文字里,我們能重新找回與自然的聯(lián)結,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力量,讓浮躁的心靈得到撫慰與凈化。如果你也渴望在文字中尋覓自然的詩意,不妨翻開青青的散文,一同走進那個充滿生機與智慧的世界。
文字來源:《生態(tài)敘事、地方經(jīng)驗與女性書寫——論青青的散文寫作》,大樹空間整理。
作者簡介:朱鵬杰(1981—),男,河南許昌人,蘇州科技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生態(tài)批評。
肖瑞雪(2001—),女,四川德陽人,蘇州科技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態(tài)美育。
大樹歸鄉(xiāng)中秋禮盒,一盒盡享“江南味”
識別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了解
與你一起讀過的第?2213篇文章
識別二維碼進店購買
作家簽名書籍
連接城市與鄉(xiāng)村
研學 ?農(nóng)創(chuàng) ?書店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