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余載光陰流轉(zhuǎn)
當城市的霓虹照亮夜空
當街巷的煙火溫暖人間
那聲穿越時空的警笛
依舊會在每年的9月18日準時響起
刺破歲月的平靜
喚醒每個中國人心底深處的記憶
1931年的那個秋夜,沈陽城外的炮火驟然撕裂沉寂,“九一八”事變的硝煙,染紅了東北的黑土地。短短數(shù)月,錦繡河山淪陷,千萬同胞流離失所,寒風中,是骨肉分離的悲泣,是山河破碎的痛惜,是侵略者鐵蹄下的屈辱與抗爭。

那些在槍林彈雨中挺立的身影,那些在暗夜里傳遞希望的火種,那些用鮮血寫下“寧死不當亡國奴”的誓言,早已鐫刻進民族的基因,成為我們回望歷史時,最沉重也最滾燙的印記。
如今,山河早已換了新顏,曾經(jīng)的烽火之地,已是萬家燈火、國泰民安。但我們從未忘記,今日的安寧,是無數(shù)先烈用生命換來的饋贈;當下的強盛,是一代代人踏著歷史的足跡,在復興之路上奮力奔跑的成果。
“九一八”不是一段遙遠的往事,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文字,它是警鐘,提醒我們居安思危,銘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它是坐標,指引我們以史為鑒,扛起守護家國的責任。
警笛長鳴,是對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是對革命先烈的崇高致敬,更是對每個中國人的呼喚:
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為了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緬懷過去,不是為了沉溺傷痛,而是為了凝聚前行的力量。
當青春的我們站在新時代的潮頭,當年輕的肩膀扛起時代的重任,唯有將“九一八”的記憶融入血脈,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用奮斗澆灌夢想,用實干鑄就輝煌,才能讓先烈們期盼的“民族復興”,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綻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山河無恙,吾輩當強。
愿警笛長鳴之處,皆有滾燙的赤子心;
愿歷史映照之下,皆是奮進的中國人。
#吾輩自強 勿忘九一八#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