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西岷縣東部的閭井鎮(zhèn),一片被群山環(huán)抱的高原草原,以“水草豐美、風光原始、民俗濃郁”著稱隴中,它便是狼渡草原。這片平均海拔超過2600米的草原,不同于內(nèi)蒙古草原的遼闊無垠,卻以“高原特有的蒼茫與靈動”,成為定西乃至甘肅難得的“草原秘境”——這里既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意,也有“雪山草原相映”的壯麗,更有“茶馬古道”的歷史沉淀,是感受高原草原風光與民俗文化的絕佳去處。
一、狼渡草原的“自然稟賦”:高原上的“生態(tài)瑰寶”
狼渡草原的獨特魅力,首先源于其“高原氣候與地理環(huán)境”造就的“原生態(tài)風光”,每一處景致都帶著“未經(jīng)雕琢的野性與純凈”。
1. 地形地貌:“草原與濕地交織”的獨特景觀
狼渡草原地處青藏高原東麓與黃土高原的過渡帶,地形以“平緩草原、沼澤濕地、低矮丘陵”為主:
- 核心草原區(qū):地勢開闊平坦,牧草覆蓋率達90%以上,夏季綠草如茵,宛如“鋪在高原上的綠毯”,成群的牦牛、綿羊散落在草原上,構(gòu)成“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經(jīng)典畫面;
- 濕地沼澤區(qū):因海拔高、降水充沛,草原內(nèi)分布著多處天然濕地,狼渡河(洮河支流)蜿蜒穿過草原,河水清澈見底,倒映著藍天、白云與遠處的雪山,形成“水天一色”的絕美景致;
- 周邊丘陵區(qū):草原四周被低矮的丘陵環(huán)繞,丘陵上植被以高山草甸、松柏為主,秋季時丘陵被染成金黃、火紅,與草原的翠綠形成鮮明對比,層次豐富,宛如油畫。
2. 四季風光:“一季一景,四季皆美”
狼渡草原的四季景色迥異,每一季都有獨特的魅力,堪稱“高原草原的四季圖鑒”:
- 春季(4-5月):草原從冬眠中蘇醒,牧草冒出新芽,粉色的杜鵑、黃色的野花點綴在草原上,牦牛、綿羊開始“轉(zhuǎn)場”,充滿“生機與希望”;
- 夏季(6-8月):草原的“黃金季節(jié)”,氣溫保持在15℃-25℃,涼爽宜人,牧草長勢旺盛,高可達齊腰,野花遍地盛開(如金露梅、銀露梅),是避暑、露營、攝影的最佳時節(jié);
- 秋季(9-10月):草原逐漸褪去翠綠,染上金黃,濕地的水草變成褐色,遠處的雪山開始積雪,整個草原呈現(xiàn)出“蒼茫遼闊”的秋景,適合登高望遠、感受高原的靜謐;
- 冬季(11-3月):草原被白雪覆蓋,變成“銀裝素裹的世界”,牦牛在雪地中覓食,狼渡河結(jié)冰后宛如“白色絲帶”,靜謐而圣潔,是體驗“高原冬景”的好去處。
3. 生態(tài)價值:“高原生態(tài)的天然屏障”
狼渡草原不僅是“風光勝地”,更是“重要的生態(tài)屏障”:
- 作為洮河支流狼渡河的發(fā)源地,草原的濕地與植被具有“涵養(yǎng)水源、調(diào)節(jié)氣候”的功能,保障了下游地區(qū)的水資源安全;
- 這里是“高原特有動植物的棲息地”,常見的野生動物有狐貍、野兔、雉雞等,鳥類有黑頸鶴、斑頭雁等(部分為候鳥),植物有高山杜鵑、冬蟲夏草等(需保護,禁止采挖),生態(tài)系統(tǒng)完整而脆弱,如今已被列為“縣級自然保護區(qū)”,嚴格保護草原生態(tài)。
二、狼渡草原的“歷史印記”:茶馬古道上的“草原驛站”
狼渡草原的魅力,不僅在于“自然風光”,更在于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它曾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jié)點,承載著“漢藏貿(mào)易”與“文化交流”的記憶,每一寸土地都訴說著“過往的繁華”。
1. “狼渡”之名的由來:充滿傳奇色彩的傳說
關于“狼渡草原”的名字,流傳著多個傳說,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狼渡河水救商隊”的故事:
- 相傳古代茶馬古道上,一支商隊途經(jīng)此處時,遭遇暴雨,河水暴漲,商隊無法渡河,正當絕望之際,一群野狼從草原深處跑來,在河邊踩出一條“淺灘通道”,商隊得以順利過河,此后人們便將這片草原與河流命名為“狼渡”,寓意“野狼擺渡,化險為夷”。
- 另一說法是,這里曾是“野狼出沒的渡口”——狼渡河是商隊必經(jīng)之路,因河水湍急,常有野狼在河邊徘徊,商隊需“結(jié)伴而行”才能安全渡河,久而久之便得名“狼渡”。
這些傳說,為狼渡草原增添了“神秘與傳奇”的色彩,也從側(cè)面反映了它“茶馬古道驛站”的歷史地位。
2. 茶馬古道的“草原驛站”:漢藏貿(mào)易的“紐帶”
明清時期,茶馬古道進入“鼎盛期”,狼渡草原因“地處岷縣至宕昌、卓尼的交通要道”,成為商隊“休整、補給”的重要驛站:
- 商隊從四川、甘肅南部運來茶葉、布匹,經(jīng)狼渡草原運往青海、西藏,再從藏區(qū)運回馬匹、皮毛、藥材,狼渡草原上曾設有“馬店、客?!?,供商隊歇腳;
- 如今草原上仍能找到“茶馬古道的遺跡”——如被馬蹄踩出的“古道痕跡”、廢棄的“驛站遺址”,當?shù)乩先诉€能講述“商隊往來”的老故事,讓游客仿佛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
狼渡草原的“驛站歷史”,不僅是“貿(mào)易記憶”,更是“漢藏文化交流”的見證——商隊帶來了漢族的生活習俗,也帶回了藏區(qū)的文化元素,如今草原周邊的“藏羌村寨”,仍保留著“漢藏融合”的民俗特色(如服飾、飲食、建筑)。
三、狼渡草原的“體驗與玩法”:沉浸式感受高原草原魅力
如今的狼渡草原,已成為定西岷縣的“核心旅游景區(qū)”,圍繞“草原風光、民俗文化、生態(tài)休閑”,打造了豐富的體驗項目,讓游客“沉浸式”感受高原草原的魅力。
1. 核心體驗:草原休閑,親近自然
- 草原漫步與攝影:草原內(nèi)修建了“木棧道與觀景臺”,游客可沿著棧道漫步,近距離感受“牧草的清香、河水的清澈”,登上觀景臺俯瞰草原全景,尤其是夏季的“野花季”與秋季的“金黃季”,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 騎馬與放牧體驗:景區(qū)提供“騎馬項目”,游客可在牧民的指導下,騎著馬馳騁草原,感受“草原牧民的生活”;還可參與“放牧體驗”,親手喂牦牛、綿羊,體驗“高原放牧”的樂趣;
- 露營與星空觀測:夏季的狼渡草原,夜晚氣溫涼爽,適合“草原露營”——景區(qū)內(nèi)設有“露營基地”,提供帳篷租賃服務,夜晚躺在草原上,抬頭可見“璀璨的星空”(因海拔高、光污染少,星空格外清晰),是“城市人難得的浪漫體驗”。
2. 民俗體驗:感受藏羌風情與草原文化
狼渡草原周邊居住著“藏、羌、漢”等多個民族,民俗文化豐富多樣,游客可通過“特色活動”感受濃郁的民族風情:
- 民俗表演:景區(qū)內(nèi)定期舉辦“藏羌歌舞表演”,如藏族的“鍋莊舞”、羌族的“羊皮鼓舞”,游客可“參與其中”,跟著節(jié)奏跳舞,感受民族熱情;
- 特色美食:草原上的“牧民之家”提供地道的“高原美食”,如手抓羊肉、牦牛肉火鍋、酥油茶、糌粑等,食材多為“草原自產(chǎn)”,新鮮美味,尤其是“手抓羊肉”,肉質(zhì)鮮嫩,沒有膻味,是必嘗的特色;
- 節(jié)慶活動:每年夏季,狼渡草原會舉辦“狼渡草原文化旅游節(jié)”,活動包括“賽馬大會”“篝火晚會”“民俗展演”等,吸引周邊民眾與游客參與,場面熱鬧非凡,是感受“草原節(jié)慶氛圍”的最佳時機。
3. 周邊聯(lián)動:串聯(lián)“草原與山水”的深度游
狼渡草原周邊還有多個“特色景點”,游客可“串聯(lián)游玩”,打造“深度游線路”:
- 岷縣二郎山:距離狼渡草原約50公里,是岷縣的“標志性山峰”,山上有“二郎山戰(zhàn)役遺址”“廟宇群”,登頂可俯瞰岷縣縣城全景,感受“紅色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結(jié)合;
- 卓尼大峪溝:距離狼渡草原約60公里,是“國家4A級景區(qū)”,以“峽谷、森林、瀑布”為特色,與狼渡草原的“草原風光”形成互補,適合“山水+草原”的組合游玩;
- 岷縣當歸城:岷縣是“中國當歸之鄉(xiāng)”,游玩草原后,可前往“當歸城”,了解當歸的“種植、加工、銷售”流程,購買正宗的岷縣當歸(中藥材,需在專業(yè)指導下購買),體驗“特色產(chǎn)業(yè)文化”。
四、結(jié)語:狼渡草原的“獨特魅力”與“守護之責”
狼渡草原,是定西岷縣一顆“璀璨的高原明珠”——它既有“高原草原的壯麗與純凈”,也有“茶馬古道的歷史與傳奇”,更有“多民族融合的民俗與熱情”。在這里,游客可以“放下城市的喧囂”,在草原上漫步、騎馬、露營,感受“自然的治愈力量”;也可以“觸摸歷史的痕跡”,在茶馬古道的遺跡中,想象“商隊往來的繁華”;還可以“融入民族的熱情”,在鍋莊舞與篝火晚會上,體驗“高原人民的淳樸與歡樂”。
如今,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狼渡草原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但“生態(tài)保護”始終是“重中之重”——景區(qū)嚴格限制“游客數(shù)量”,禁止“過度開發(fā)”,鼓勵“生態(tài)旅游”,目的就是為了守護這片“高原草原的純凈與完整”。
如果你渴望一場“遠離塵囂的高原之旅”,不妨來定西岷縣狼渡草原——在這里,你會遇見“最壯麗的高原風光”,感受“最純粹的草原文化”,也會明白:有些風景,值得我們“用心守護”,讓它在時光流轉(zhuǎn)中,始終保持“最初的模樣”。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