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詩人王維素有“詩佛”之稱,其詩作常以清淡之筆勾勒自然之美,暗含禪意?!渡街小冯m篇幅短小,卻將秋日山林的光影、色彩與詩人的心境融為一體,沒有濃墨重彩的描繪,卻在淺淡的景致中藏著秋日獨(dú)有的寧靜與曠達(dá),是王維“詩中有畫”風(fēng)格的典型體現(xiàn)。
二、原文
《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1. 意象勾勒:以簡筆繪秋山,藏景于細(xì)節(jié)
首句“荊溪白石出”,以“荊溪”點(diǎn)出地點(diǎn),“白石出”則暗藏秋日特征——秋汛過后,溪水退去,原本被淹沒的白色卵石顯露出來,僅用五個(gè)字,便以溪水的變化勾勒出秋景的清淺。沒有直接寫“秋”,卻通過自然景物的狀態(tài),讓秋日的蕭瑟與澄澈躍然紙上。
第二句“天寒紅葉稀”,緊承首句的“秋意”,以“天寒”點(diǎn)出秋日氣候,“紅葉稀”則描繪了山林的色彩變化。秋日本是紅葉盛時(shí),而“稀”字既寫出紅葉隨秋深逐漸凋零的狀態(tài),也讓畫面多了幾分疏朗之感,冷寂中又藏著一抹溫暖的色彩,冷暖交織間,秋山的層次感盡顯。
2. 情景交融:以“空翠”傳意,暗含禪心
后兩句“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是全詩的點(diǎn)睛之筆。詩人行走在山路上,本無雨水沾衣,卻總覺得有濕潤之感,原來是山間濃密的翠綠草木,在秋日的氛圍中仿佛凝聚成了“空翠”,那份綠意的鮮活與濕潤,并非真實(shí)的雨水,而是自然生機(jī)帶給人的直觀感受。
這里的“空翠”既寫山林之景,也暗合王維的禪意——“空”是心境的澄澈,不被外物所擾;“翠”是自然的生機(jī),即便在秋日,山林依然有其鮮活之處。詩人在秋山行走,看似寫景,實(shí)則是在自然中尋得內(nèi)心的寧靜,讓秋日的清冷,化作了心境的曠達(dá)。

《山中》以二十字的短小篇幅,將秋日荊溪的白石、稀疏的紅葉、山間的空翠巧妙串聯(lián),沒有悲秋的傷感,只有對(duì)自然之景的細(xì)膩觀察與心境的平和。
王維以“詩中有畫”的筆觸,讓秋山的清淺與禪意融為一體,既展現(xiàn)了秋日自然的獨(dú)特之美,也傳遞出一種在清冷中尋得寧靜的生活態(tài)度,為古典秋日詩詞增添了一抹清淡而曠達(dá)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