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劉禹錫的《秋詞》共有兩首,此為其二。相較于第一首的豪邁吶喊,這首詩以細膩筆觸描摹秋景,在與春色的對比中,更顯秋日的清逸與沉穩(wěn),為“秋日勝春朝”的觀點作了生動注腳。
一、原文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二、賞析
1. 繪秋景:色彩明麗,清凈雅致
開篇“山明水凈夜來霜,數(shù)樹深紅出淺黃”,以白描手法勾勒出秋日的清朗畫卷。經(jīng)歷了夏雨的沖刷,秋日的山顯得格外明凈,水也愈發(fā)清澈,夜間的清霜更給天地覆上一層薄紗,讓整個世界少了幾分喧囂,多了幾分澄澈?!皵?shù)樹深紅出淺黃”則聚焦于秋日的樹木,經(jīng)霜之后,樹葉褪去翠綠,有的染上深紅,有的泛出淺黃,深淺交錯的色彩,沒有一絲衰敗之感,反而像大自然精心調(diào)配的顏料,鮮活又雅致。詩人筆下的秋,沒有“枯藤老樹”的蕭瑟,只有“山明水凈”的通透與“紅淺黃”的生機,打破了“秋景皆蕭瑟”的刻板印象。

后兩句“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由景入情,將秋日與春色對比,凸顯秋日的獨特韻味?!霸嚿细邩恰笔窃娙说男袆樱歉咄h時,秋日的清冷空氣撲面而來,直透骨髓,這種“清”不是寒冷的刺骨,而是一種洗去浮躁后的清爽與寧靜,讓人的心境也隨之沉靜下來。緊接著,詩人以反問“豈如春色嗾人狂”點明主旨——春日雖繁花似錦,卻容易讓人沉溺于熱鬧,變得浮躁輕狂;而秋日的清冽,能讓人在沉靜中沉淀思緒,更顯從容。這里的對比,并非否定春色,而是以春色的“狂”反襯秋日的“清”,突出自己對秋日沉穩(wěn)之美的偏愛,也暗含著詩人歷經(jīng)世事打磨后,依然保有內(nèi)心澄澈、不隨波逐流的人生態(tài)度。
3. 手法巧:對比鮮明,情景交融
全詩以“對比”貫穿始終:前兩句中,“山明水凈”與“夜來霜”的冷暖對比,“深紅”與“淺黃”的色彩對比,讓秋景更具層次感;后兩句中,秋日的“清入骨”與春色的“嗾人狂”的氣質(zhì)對比,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傾向。同時,詩人將自己的心境融入秋景之中,“清入骨”既是秋日的氣候感受,也是詩人內(nèi)心清凈狀態(tài)的寫照,情景交融間,讓讀者既能看到秋日的明麗之景,也能讀懂詩人對秋日的獨特體悟。

三、總結(jié)
這首《秋詞》(其二),沒有激昂的吶喊,卻以細膩的觀察、雅致的筆觸,將秋日的清凈與沉穩(wěn)娓娓道來。劉禹錫以“山明水凈”繪秋之形,以“清入骨”傳秋之神,在與春色的對比中,不僅展現(xiàn)了秋日獨有的美學價值,更寄寓了自己歷經(jīng)坎坷卻依然從容通透的人生情懷。它讓我們明白,秋天不僅有“晴空一鶴”的豪邁,更有“深紅淺黃”的清逸,而這份不喧囂、不浮躁的特質(zhì),正是秋日最動人的詩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