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幅明
讀過北方河的詩集《星星的歌》,感到他是一個具有理想主義傾向的詩人。我借用他的作品《光明頌》中的詩句“有一道光”來形容他的整個詩集。詩中“一道光”就是在上海的交叉口,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會議在召開,所以他說那條路的光輝照亮了中國的歷史。我被他的理想之光感動。理想主義者是很可貴的,我們歷史上,屈原不是理想主義者嗎?李白杜甫白居易不是理想主義者嗎?他們在詩中所傳達給我們的不正是他們崇高的理想嗎?在詩中傳達理想主義是可貴的、寶貴的。
詩集《星星的歌》一共四輯,內(nèi)容豐富,主題旋律是對光和時代的歌贊。因此,北方河的作品接地氣,具有“在場性”。第二輯“大河長歌”中諸多作品以時代宏大敘事為主題,像《大河長歌》《復興頌》《光明頌》《中原頌》等,通過回顧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與艱難歷程,展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熱愛,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展望,體現(xiàn)出強烈的時代感和使命感。在第四輯“大地飛紅”中,謳歌了人民領袖和當代各行各業(yè)的英模人物,如寫懷念偉人的《永遠的懷念》,寫革命先烈的《抗日名將——楊靖宇》《紅梅花兒開——江姐》,英模人物《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黃旭華》,文化戰(zhàn)線的賀敬之、關山、胡大白等等,他的詩中總有一道崇高的理想之光,把我們的心靈照亮。即便是寫社會現(xiàn)實中普通人生活喜怒哀樂的第三輯“歲月長吟”,如《被偷走的時光》記錄疫情下的等待與頓悟,《回家》刻畫離鄉(xiāng)者的經(jīng)歷,等等,都能讓讀者從中感受到真善美的溫情。此輯中還有些哲理性的詩篇,如《面具》《乞求》等,思辨意味很濃郁;還有些充滿兒童視角的詩篇,如《月亮》《星星》《雪花》等等,純凈明朗,寫得很好,很有味道。這就說明他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很廣泛,手法也多樣。第一輯“四季花開”,寫完整的二十四節(jié)氣,別具一格,別開生面,體現(xiàn)出自然與時代的結(jié)合,自然與人文的雙重觀照,充盈著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北方河的詩作有一個突出特色是具有音樂性。音韻優(yōu)美,鏗鏘有力,節(jié)奏明快,適合朗誦,通過朗誦更好地傳達出詩歌的情感和意境,讓讀者在聽覺上獲得美的享受。他的一些代表作被選入各類朗誦活動,從幼兒園到老年群體均有覆蓋。據(jù)報道,《大河長歌》在國慶活動中聽眾廣泛,《復興頌》點擊量近千萬,因為他的詩中有光,客觀上傳播了正能量,創(chuàng)造了積極向上的社會效益,值得點贊。
關于詩的音樂性,詩史上有不同階段的表現(xiàn)形式,當代也有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代表詩人,來源于詩人自身的修養(yǎng)和審美,應該說各有千秋,是詩壇多元化的一個縮影。
詩歌演化這么多年,已經(jīng)到了這個時代了,詩就是詩,歌就是歌,畢竟不是《詩經(jīng)》時代了,但是我感到現(xiàn)在詩歌講究內(nèi)韻,不講究外韻,或者仍然還保留一些外韻,這種創(chuàng)作行為,都可以寫出很好的作品。比如,在省文聯(lián)紀念《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多少的活動中,當時有人當場朗誦,一個是馬雅可夫斯基的,一個是郭小川的。你看,他們的詩歌適合朗誦。這說明這種音樂性還是適合朗誦的,而且我覺得在這個時代,朗誦詩尤其應該推廣。
我覺得要詩歌有更多的收獲,更好的發(fā)揮詩歌的社會作用,不能讓詩歌在象牙塔里僅僅是一個小洞,是一個小圈子的事情,本來中國就是詩國。唐代的時候,記載有白居易的詩歌老太太都能背誦。據(jù)記載,洛陽有一個詩人大概叫李涉,他在湖南曾經(jīng)被一群土匪給打劫,一問一報大名,匪徒一聽說他是詩人,馬上就把他放了,好吃好喝招待,請他留下詩篇墨寶。唐代詩人的待遇就這么好,說明了唐代的詩人,老百姓都知道,普通人都知道。
所以說我們想實現(xiàn)文化復興,我覺得詩歌應該以唐代作為一個參照,我們詩歌的地位能再恢復到唐代那樣。我覺得北方河的詩在雅俗共賞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嘗試,也是一種成功的實踐。
北方河的政治抒情詩繼承了賀敬之、郭小川、王懷讓一路的詩風,在先鋒性表達上,更顯開闊,有其突破。
北方河詩歌還具有文化基因的喚醒意義,詩集通過“小我”與“大我”的共鳴,將個人記憶升華為民族集體記憶。如《回家》中游子對故土的凝望,既是個體情感的流露,亦是對文化根脈的追尋。
(根據(jù)2025年5月17日“北方河詩集《星星的歌》研討會”現(xiàn)場錄音整理)
來源:《河南詩人》雜志
作者簡介:
王幅明,著名作家、編審,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散文詩學會會長,河南文藝社原社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