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走神、腦袋發(fā)沉、眼皮打架 —— 不少孩子熬過 45 分鐘課堂后,課間還沒緩過勁,下節(jié)課直接 “昏昏欲睡”。作為深耕校園體育的老師,我私藏 3 個 “抗困小動作”,無需器械、不占場地,課間 5 分鐘就能快速激活身體、喚醒大腦,讓孩子下節(jié)課專注力拉滿,再也不用靠 “掐胳膊” 提神!?
1. 「醒腦拉伸操」:30 秒喚醒全身,打通 “困意阻塞”?
久坐后身體僵硬、血液流通變慢,是課間犯困的核心原因。這套拉伸操通過 “頭部 + 肩部 + 腰部” 的聯(lián)動拉伸,快速打通氣血循環(huán),讓大腦 “供氧提速”:?
動作分解:?
① 頭部繞環(huán):雙手叉腰,緩慢低頭(下巴貼胸)→ 向右轉(zhuǎn)頭(眼睛看向右肩)→ 抬頭后仰(眼睛看天花板)→ 向左轉(zhuǎn)頭(眼睛看向左肩),順時針、逆時針各繞 3 圈,動作輕柔,避免用力甩頭。?
② 肩部開合:雙臂自然下垂,雙手握拳,雙肩先向前繞環(huán) 5 次(感受肩部肌肉收縮),再向后繞環(huán) 5 次,最后雙手向兩側(cè)打開,掌心向上舉過頭頂,停頓 2 秒后放松,重復 3 次。?
③ 腰部扭轉(zhuǎn):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扶腰,緩慢向右轉(zhuǎn)體(眼睛看向右后方),保持 2 秒,再向左轉(zhuǎn)體,同樣保持 2 秒,左右各做 5 次,轉(zhuǎn)動時膝蓋保持伸直,感受腰部肌肉拉伸。?
抗困原理:頭部繞環(huán)能刺激頸部血管,改善腦部供血;肩部開合和腰部扭轉(zhuǎn)可活動僵硬的軀干肌肉,讓全身血液循環(huán)速度提升 15%-20%,大腦獲得充足氧氣后,昏沉感會快速消退。?
實操技巧:在教室走廊或座位旁就能完成,動作幅度以 “不打擾同學” 為宜,整套操耗時 1 分鐘,做完后會明顯感覺 “腦袋變輕”,眼睛也更有神。?
2. 「高抬腿沖刺跳」:1 分鐘激活心肺,給大腦 “充電”?
犯困本質(zhì)是大腦進入 “低耗能模式”,而短時間的爆發(fā)性運動能快速提升心率,讓心肺加速運轉(zhuǎn),給大腦 “緊急充電”。這個動作適合在教室外空曠處(如走廊、操場角落)進行:?
動作分解:?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雙手握拳放在身體兩側(cè),先做 30 秒高抬腿(膝蓋盡量抬高至腹部,保持上半身挺直,每秒抬腿 1-2 次),接著做 30 秒 “沖刺跳”—— 雙腳用力向前跳(步幅約 50 厘米),落地后立即屈膝緩沖,連續(xù)向前跳躍,過程中手臂配合前后擺動,模擬跑步?jīng)_刺的姿勢。?
抗困原理:高抬腿和沖刺跳能讓心率在 1 分鐘內(nèi)從靜息狀態(tài)(約 70 次 / 分鐘)提升到 100-120 次 / 分鐘,心肺功能快速激活,血液攜帶氧氣的效率提升 25%,大腦在 “氧氣充足” 的狀態(tài)下,會從 “昏沉” 切換到 “活躍”,注意力自然集中。?
實操技巧:穿運動鞋做動作,落地時前腳掌先著地,減少膝蓋壓力;如果走廊空間有限,可改為 “原地沖刺跳”(雙腳交替快速蹬地,不向前移動),同樣能達到效果。做完后稍作喘息(10 秒),喝一口溫水,下節(jié)課就能保持 “精神緊繃” 的狀態(tài),聽課不容易走神。?
3. 「手指頭腦聯(lián)動操」:3 分鐘邊玩邊 “練腦”,對抗 “走神魔咒”?
有些孩子課間犯困是因為 “大腦提前進入休息狀態(tài)”,通過 “手腦聯(lián)動” 的趣味動作,能讓大腦在 “輕松游戲” 中快速蘇醒,同時鍛煉專注力:?
動作分解:?
① 手指 “抓星星”:雙手五指張開,掌心向外,快速握拳(盡量讓指尖貼緊掌心),再快速張開,重復 15 次,過程中眼睛盯著手指動作,專注感受手指的開合。?
② 數(shù)字 “拍手游戲”:自己或和同學一起玩,比如 “喊 1 拍左手,喊 2 拍右手,喊 3 雙手互拍”,從 1 到 5 循環(huán)喊數(shù),做錯時 “懲罰” 自己做 1 個深呼吸,重復玩 2 分鐘。?
③ 指尖 “點兵點將”:伸出雙手,掌心向上,用右手食指依次點按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再換左手食指點按右手手指,速度由慢到快,重復 10 組。?
抗困原理:大腦皮層中控制手部動作的區(qū)域占比極大,手指的精細動作能直接刺激大腦的運動中樞和注意力中樞,讓 “走神的大腦” 快速聚焦。尤其是數(shù)字拍手游戲,需要 “聽指令 + 做動作” 同步進行,能鍛煉大腦的 “反應速度”,讓思維從 “遲鈍” 變得 “敏捷”。?
實操技巧:可在座位上完成,動作安靜不擾民,適合不想 “出教室” 的孩子。玩的時候盡量 “全神貫注”,不要分心,3 分鐘后會發(fā)現(xiàn) “大腦轉(zhuǎn)得更快”,下節(jié)課聽老師講課能 “跟上節(jié)奏”,甚至主動舉手回答問題。?
體育老師的 “課間抗困小貼士”?
避免 “無效休息”:課間別讓孩子趴在桌上睡覺(會壓迫頸椎,醒來更昏沉)、看手機(屏幕藍光會加重眼疲勞),也別吃太多零食(腸胃消化會分流血液,導致大腦供氧不足)。?
按 “犯困程度” 選動作:如果只是 “輕微犯困”,做「醒腦拉伸操」+「手指頭腦聯(lián)動操」即可;如果 “困到睜不開眼”,優(yōu)先做「高抬腿沖刺跳」,快速激活身體后,再搭配手指操鞏固效果。?
固定 “課間節(jié)奏”:讓孩子養(yǎng)成 “下課先起身活動,再喝水、上廁所” 的習慣,用 5 分鐘運動替代 “久坐發(fā)呆”,長期堅持不僅能解決 “課間犯困”,還能改善久坐導致的腰酸背痛,讓身體更健康。?
課間 5 分鐘雖短,卻是 “連接兩節(jié)課的關(guān)鍵紐帶”。用對這 3 個動作,讓孩子告別 “昏沉課堂”,下節(jié)課既能 “坐得住”,又能 “聽得進”,學習效率自然翻倍!記住,抗困不靠 “硬撐”,靠的是科學激活身體與大腦,讓每一節(jié)課都能 “高效吸收” 知識。?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