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心深處,我還是16歲那個需要人照顧的孩子。多希望有人把我攬在懷里。但爸媽老了,孩子大了,愛人也冷了。從此不會再有人抱我,直到死去也沒有了。父母再疼愛我們,也在一天天變老,終將離去;愛人即使愿意照顧我們,也未必能陪我們直到生命盡頭。原來這輩子陪伴自己最久的,不是父母,不是愛人,而是自己。“水餃皇后”臧健和出身貧苦,15歲就輟學(xué)當(dāng)護士。22歲那年,她嫁給一位家室顯赫的醫(yī)生。原以為就此擺脫窮困,怎料丈夫不久后又娶一妻。當(dāng)時,婆婆跟她說,如果忍氣吞聲留下來,就能一輩子衣食無憂。臧健和性格要強,帶著兩個女兒決然地離開,去了香港。白天在茶樓刷碗、洗廁所,晚上就去醫(yī)院做護工,每天睡兩三個小時。一次,朋友來探望她,連連稱贊她的手藝:“你這水餃,都可以拿到街上賣了!”朋友開玩笑,她卻當(dāng)了真,從此每天推著小車到街上賣水餃。很快,就吸引來眾多顧客,還獲得了投資,事業(yè)蒸蒸日上。最終,她創(chuàng)立的“灣仔碼頭”,成為香港冷凍食品第一品牌。講這個故事,不是說要逃離家庭,獨自創(chuàng)業(yè)的意思。能夠棲息在愛人或子女身旁,有滿滿的安全感,這自然是一件美事。但也要懂得,在世上生存,要有自己的本事和賺錢的能力。在那最失意落魄的時期,即使沒人陪著自己,也能照顧好自己。蘇軾和佛印禪師是好朋友。一天,他們同游靈隱寺。蘇軾見大殿上的觀世音菩薩手中掛著念珠,覺得很奇怪。便問佛印禪師:“世人都在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希望她能保佑自己為什么她手上也掛著念珠,她念誰的名號呢?”佛印禪師說:“也是念觀世音菩薩?!?/section>蘇東坡更不解了,追問:“為什么她要念自己的名號呢?”佛印禪師解釋道,因為她比世人清楚,求人不如求己,靠人不如靠自己。很多人總想著把別人當(dāng)靠山,于是費盡心機結(jié)識人脈,等落難才發(fā)現(xiàn):那些千方百計想攀交的人,根本沒把自己放眼里。反倒由于把心思都花在攀關(guān)系上,依賴別人成癮,把自己給荒廢掉了,最后一事無成。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傃稣虅e人,并非上策。沒有人會無條件地幫助你,沒有人會永遠陪在身邊。能過上什么樣的生活,決定權(quán)從來都在自己手上。求人,就得低聲下氣;依靠別人,就得看別人臉色,處處受人左右。別高估關(guān)系,別低估人心。若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生活的美好也不過是海市蜃樓。張幼儀和徐志摩結(jié)婚后,原以為幸福人生即將開始,不料徐志摩非常冷漠,還嘲笑她是“土包子”。后來,張幼儀懷了他的孩子,徐志摩卻對林徽因愛得熱烈,堅決要離婚。“還有人坐火車死掉呢,人們還是照樣坐火車啊?!毙熘灸淠卣f。張幼儀產(chǎn)子后,徐志摩遞上一紙離婚協(xié)議書,“快點簽,我要去追求靈魂之伴侶,不簽來不及了。”她振作起來,撕掉“徐志摩的棄婦”的標簽,自學(xué)德語,進軍時尚界,活成徐志摩高不可及的人。生活終究是自己的。倘若把主動權(quán)交給別人,那就難免整日焦慮不安,如履薄冰,安全感少之又少。與其在人前卑微,不如收起抱怨,自己拯救自己,不給自己添堵,也無須看他人的臉色。余華說:“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fù)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可以替代的。每一個人都在經(jīng)歷著只屬于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會一直陪著我們,我們還是要自己提槍上馬,陪伴自己,保護自己,愛自己,直到生命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