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南面面觀#
無論何時,也不要失去跑步的渴望。
喜歡跑步,是從我在鄉(xiāng)村學校教書時開始的。那時的日子,像山澗的溪水,清淺卻也悠長,而跑步,是我與這片土地、與自己對話的方式。
鄉(xiāng)村學校臥在群山的臂彎里,晨霧總比城市來得更早、更濃。每天天剛蒙蒙亮,我便換上洗得發(fā)白的跑鞋,沿著學校后那條田埂路出發(fā)。露水悄無聲息打濕褲腳,帶著青草與泥土的腥氣,踩在松軟的田埂上,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土地的呼吸。兩旁的水稻在四季里變幻模樣:春日是嫩得能掐出水的綠,夏日藏著此起彼伏的蛙鳴,秋日則沉甸甸墜著金黃稻穗。跑步時,風從耳邊掠過,裹挾著稻花的清甜或是成熟稻穗的醇厚,偶爾驚起幾只水鳥,“撲棱棱”飛向遠處黛色的山影,恍惚間,課本里“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便在心頭漾開,惹出淺淺的歡喜。

學生們有時會早起,背著帆布書包在路上撞見我跑步,就遠遠揚聲喊:“老師,你又跑步啦!”我笑著沖他們揮手,他們便蹦蹦跳跳跟在我身后跑一段,小腳丫踩在田埂上,“吧嗒吧嗒”像歡快的鼓點。有個叫阿明的男孩,某天鼓起勇氣問:“老師,跑步不累嗎?”我停下腳步擦汗,指著遠處山巒說:“累,但跑完后,你會覺得能把整座山都裝進心里,敞亮得很?!卑⒚魉贫嵌c頭,后來竟在放學后,也學著我的樣子沿田埂慢慢跑,小小的身影在暮色里,像顆倔強的種子。
鄉(xiāng)村的跑步,是與自然的擁抱,是與童真的相遇。每一步踩著土地的脈搏,讓我在教書育人的忙碌里,始終保有對世界的敏銳與熱愛。
后來,我調到城里的學校。高樓取代了山巒,柏油路代替了田埂,起初我有些茫然,不知該去哪里尋跑步的“根”。但習慣早已成自然,我開始探索城市的跑步路線。家附近的公園成了新“跑道”,清晨的公園里,跳廣場舞的阿姨裙擺飛揚,打太極的老人招式舒緩,還有和我一樣跑步的年輕人,耳機里泄出細碎的音樂。
城市跑步的節(jié)奏變了——不再是鄉(xiāng)村里的慢悠悠、任思緒飄蕩,更像一場有節(jié)奏的奔赴。耳機里的旋律伴著腳步,穿過晨霧中的亭臺樓閣,路過噴泉水花四濺的廣場。有時也覺疲憊,城市的喧囂總在不經(jīng)意間涌入耳畔。可只要邁開步子,呼吸漸漸急促,心跳如鼓,那些教學的壓力、對陌生環(huán)境的不安,仿佛都隨汗水排出體外。
一次晨跑,我遇到位同樣堅持跑步的老教師,他笑著說:“在城里跑步,跑的是份定力——把熱鬧看遍,心要守得住平靜?!蔽疑钜詾槿弧3鞘械呐懿?,是在繁華里尋內心秩序,正如在擁擠的課堂上,要為每個學生留出成長的空間。
跑步的樂趣,在于對周遭的細微感知。鄉(xiāng)村時,感知四季流轉、草木枯榮;城市里,感知人間煙火、生命百態(tài)。路邊新開的海棠、晨練老人舒展的筋骨,甚至風吹過樓宇間形成的獨特氣流,都是跑步時的“風景”。這些風景,讓我在備課間隙、批改作業(yè)的疲憊中,總能尋到鮮活的靈感。跑步是一種堅持:晨光里的鄉(xiāng)村田埂,暮色中的城市公園,變換的是風景,不變的是向前的腳步。跑步是一種對話:與自然對話,與自己對話,與世界對話。它讓我在鄉(xiāng)村的淳樸里汲取養(yǎng)分,也讓我在城市的多元中保持本心。
我熱愛跑步,因為每一步,都是一場關于自我的修行。從鄉(xiāng)村到城市,跑步如一根線,串起我不同階段的人生,讓我在教書育人的路上,始終帶著輕盈與堅韌,迎接每一個嶄新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