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4號共讀人:徐靜
我買的是簽名版本的《人間幸有好詩詞》,扉頁沈老師寫的簽名非常令我喜歡:“人間最美的,是與詩詞和讀它的我們!”
反復讀了幾篇簽名詞,忍不住竊喜,是啊,千年詩詞藏著山河風月的浪漫,而愿意靜下心來讀它的我們,不正是這份浪漫最鮮活的注腳?詩詞美,讀詩詞的我們,也自帶一份溫潤的光彩。
沈老師在自序里說:“從形式到內容,中國古詩詞真正抵達藝術的巔峰?!本o接著,沈老師又點出古詩詞的兩大特點,每一句都像在說我心里沒說透的話。
其一,是“表達上的高度凝練,極致精準,為我們道破心境”。想來確實如此,愁時不必說“心里堵得慌”,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便把綿延的愁緒說盡;喜時不必堆砌辭藻,“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暢快,人人都能心領神會。這便是詩詞的魔力,寥寥數(shù)字,卻能精準戳中藏在心底的情緒。
其二,是“藝術審美的通感”。沈老師說它能“與天地萬物交通,本身更加容易天人合一。古詩詞不僅僅精準表達無數(shù)人的心境,還表達得那么美。詩詞配樂可以演唱,融合音樂。而我們的文字本身又是源自世界萬物,這是升華了繪畫?!?br>
原來我總覺得讀詩時像在看一幅畫、聽一段曲,并非錯覺?!按竽聼熤?,長河落日圓”,讀著便見天地遼闊;“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字句里似有笛聲繞耳。詩詞從不是孤立的文字,它早與萬物、與藝術融在了一起。
每次讀沈老師的序,都忍不住跟著點頭:“對對對,就是這樣!”可真要自己說,也只能翻來覆去講“古詩詞太美了”“應該多讀多用”,盼著它能融入日常,盼著身邊朋友也能一起聊聊詩里的意趣。這般直白的表達,總顯得少了點韻味。
也正因如此,才更要常讀沈老師的書,在他的文字里慢慢琢磨,學著把對詩詞的喜愛,說得像詩詞本身一樣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