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24號共讀人:徐靜
我背得最熟的辛棄疾詞有三首。
一首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起筆就帶勁,到"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是滿紙豪情,可收尾那句"可憐白發(fā)生",又猛地墜進(jìn)現(xiàn)實(shí)的沉郁里。
一首是《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里藏著說不出的憋悶,"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更是疼得真切;
還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是追昔的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撫今的酸。
就像沈嘉柯老師在《人間幸有好詩詞》里《辛棄疾:喧囂中的寂靜》一文里說的:"他豪放,他文韜武略,他是偉大的愛國詞人。他金戈鐵馬,他氣吞萬里如虎。"我當(dāng)初迷上他的詞,也正是因?yàn)檫@份藏在詞句里的俠氣與赤誠。
可文中一句"這是稼軒留給世人最大的印象,可他也是一個寫情老手",倒讓我愣了愣。
先前總把他和"豪放""愛國"牢牢綁在一起,從沒想過這般金戈鐵馬的人,寫起情來也是把好手——那一刻忽然醒覺,哪能憑刻板印象框住一個人?
愛國的熱血與兒女的情愫,本就可以在一個人心里共存。
沈老師還提了《青玉案·元夕》,說"多少人驀然回首,空無一人,只有燈火闌珊。這種境遇,令人深思。人生也是一樣的,何必往那熱鬧喧囂處去湊合?踏破鐵鞋無覓處,柳暗花明又一村。冷清"。
這倒讓我想起2017年去河南開封,清明上河園的水幕表演演了八首宋詞,其中就有這首。
夜色里水幕映著光,"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句子隨著水紋漾開,當(dāng)時只覺唯美,如今再看沈老師的話,倒更懂了詞里的意味——熱鬧里的浮華算什么?真正的珍貴,本就藏在不聲張的冷清里。
讀這篇文章最真切的收獲,就是徹底放下了對詩人的刻板想象。
辛棄疾可以是"氣吞萬里如虎"的英雄,也能是"燈火闌珊處"的有情人,兩種模樣疊在一起,才是更鮮活的他。
就像沈老師說的:"世人都喜歡熱鬧,不喜歡孤獨(dú)凄涼??墒钦嫘娜耍辉诟∪A場面上,而是獨(dú)自守候在燈火闌珊處。這是一種吹盡浮塵、返璞歸真的誠摯,令人淚下。情懷之高遠(yuǎn),內(nèi)心之求索,實(shí)在是苦心孤詣,終成千載名篇。"
或許正是這份不被標(biāo)簽框住的豐富,才讓他的詞能在千百年后,還能戳中人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