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拴|潘安故里行
潘岳(247年-300年),字安仁,滎陽郡中牟縣(今河南省中牟縣)人,西晉時期文學家,安平太守潘瑾的孫子,瑯邪內史潘芘的兒子。
夙慧,有奇童之號。早辟司空太尉府。舉秀才。出為河陽令,轉懷縣令。勤于政績。負才不得志,作謠諷山濤、裴楷等為帝所親遇者。楊駿輔政,引為太傅主簿。駿誅,除名。后累遷為給事黃門侍郎。性輕躁趨利,諂事賈謐,為“二十四友”之首。趙王司馬倫執(zhí)政,岳與倫親信孫秀有宿怨,秀誣以謀反誅之。
岳美姿儀,少時出門,常為婦人投果滿車而歸。善詩賦,與陸機并稱。今存《潘黃門集》輯本。我國古有四大美人其中包括:西施、王昭君、貂蟬和楊玉環(huán)這四位,自古紅顏多薄命,這幾位美人最后的結局除王昭君以外,都很慘不忍睹。
只不過四位的美貌傾國傾城,即便放到現(xiàn)在也是美得不可方物,古有四大美人,當人還有四大美男他們就是:潘安、蘭陵王、宋玉、衛(wèi)玠,他們不僅有英俊的容顏,甚至多才多藝。經常有人用“貌似潘安”來形容一個人長得帥,說到這你肯定好奇,潘安到底長什么樣能被人夸贊成這樣。
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局動蕩,百姓民不聊生,當時離隋朝大一統(tǒng)還有400多年時間,在分裂的局面下,當時可是盛產出不少美男。
南北朝之前,男人習慣留胡子,這是一種風尚,被贊美為“美髯公”,像關羽的造型就是這樣,南北朝之后,留胡子就開始不再那么流行了。剃須又成了那時的流行標準,不知從何時開始,帥哥的定義就是無須。
到最后,男人也開始敷粉薰香,他們化妝噴香水,再正常不過,據(jù)歷史記載,曹丕因身上香水味太重,曾被戰(zhàn)馬咬傷,甚至一同與他上陣殺敵的同伴都沒能幸免。
由此可見,當時他噴的香水有多么濃郁,在這種審美改變之前人們認為,男人的形象應該高大威猛,陽光野性,這才叫真男人。結果到了三國以后,男人的穿著打扮變得越來越“陰柔”,相傳魏國丞相何晏,每天都要回家試穿女人的衣服,由此可見當時的男人有多女性化。
因此不難看出,潘安生于西晉時期,他肯定是要滿足以上說的三種情況,才能被稱之為帥哥:無須、敷粉薰香、打扮陰柔。
當然西晉時期的打扮,倒是與現(xiàn)代的男性有些相似,古人氣質典雅,談吐大方,更是用最精煉的詞來形容潘安,那便是“美姿儀”。潘安作為男性美符號,他所體現(xiàn)的那種唇紅齒白的清秀、偏于柔美多愁的文才風流。
《世說新語·容止篇》三十九則中兩則描繪潘安的相貌: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七則》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于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篇·九則》潘安仁、夏侯湛并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雖然說現(xiàn)有的正史并沒有詳細地去記載潘安的五官長相如何、身高具體幾尺,但是他容貌秀麗卻是件不可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成了焦點人物,“粉絲”眾多?!鞍踩手撩?,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啊獎⑿俗⒁摹墩Z林》
潘安的小名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對結發(fā)妻子一往情深,忠貞不渝,即便后來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沒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詞。這一稱謂寄托著女性對情人、夫君用情專一的熱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