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質(zhì)疑到真香!提車一月,零跑B10讓我心服口服!
提車前夜,我翻來覆去睡不著。腦子里全是網(wǎng)絡上的各種評價。零跑?新勢力二線品牌吧。B10這名字聽著像工程車。內(nèi)飾能用軟包還是硬塑料?續(xù)航打折是不是特別狠?……焦慮像野草瘋長。
3月8日,提車。
陽光正好。展廳里的B10漆面泛著低調(diào)的金屬光澤。不像某些品牌張揚浮夸。它安靜地停在那里。有種沉穩(wěn)的力量感。銷售小哥遞上鑰匙——其實是手機NFC功能綁定。真科技。沒儀式感?不。這才是未來該有的樣子。
坐進駕駛艙那一刻。我愣住了。
這真的是這個價位的車?中控臺是那種帶紋理的軟性材質(zhì)。不是光面塑料。觸感溫潤。空調(diào)出風口做了鍍鉻裝飾。細節(jié)有心了。最驚艷的是座椅。皮質(zhì)細膩。填充物軟硬適中。腰部支撐很到位。開長途應該不會累。
智能座艙搭載的是高通驍龍8295芯片。
反應速度肉眼可見的快。語音助手“小零”響應幾乎無延遲?!按蜷_車窗”。話音剛落,玻璃就開始降下。支持連續(xù)對話和多指令識別。比如“調(diào)低空調(diào)溫度,播放周杰倫的歌,導航到最近的加油站”。它全都能聽懂。一次搞定。省去了反復喚醒的麻煩。
第一周,我刻意避開充電樁。想測試真實續(xù)航。
城市通勤為主。早晚高峰堵車是常態(tài)??照{(diào)24度自動調(diào)節(jié)。音樂常開。平均電耗穩(wěn)定在14.8kWh/100km。官方CLTC續(xù)航是520公里。我實際跑了467公里才亮起低電量提醒。這成績,在同級里算相當扎實了。沒有虛標玩數(shù)字游戲。
第二周,嘗試跑了一次高速。單程200公里。
出發(fā)前電量98%。服務區(qū)補電一次。用了28分鐘從30%充到80%。快充樁功率夠猛。實測峰值達到了156kW。一杯咖啡的時間。滿血復活。服務區(qū)廁所排隊的人比充電排隊的多。新能源的便利正在悄然改變出行習慣。
駕駛感受呢?
B10定位都市SUV。底盤調(diào)校偏舒適。過減速帶和坑洼路面時。震動過濾得干脆利落。車身沒有多余晃動。轉向手感輕盈但不失精準。女生也能輕松駕馭。運動模式下。動力響應更激進。超車變道信心十足。電機的特性就是隨叫隨到。推背感雖不暴力。但持續(xù)有力。
說到智能化。L2+級輔助駕駛已成標配。
高速上開啟ACC自適應巡航和車道居中保持。系統(tǒng)能很好地識別車道線和前車動態(tài)。跟車距離可調(diào)。剎車平順。有一次前方大貨車突然變道。B10提前識別并輕微減速。安全感拉滿。當然,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太久。系統(tǒng)會監(jiān)測駕駛員狀態(tài)。
一個月下來。我成了朋友圈里的“零跑代言人”。
朋友問:值嗎?我反問:你想要什么?如果要LOGO帶來的虛榮。那確實不適合。但如果要一輛靠譜、聰明、性價比高的代步工具。B10給的遠超預期。它治好了我的選擇困難癥。也治好了我對新品牌的偏見。
曾經(jīng)懷疑。是因為不了解。
現(xiàn)在真香。是因為體驗過。
技術進步的速度。遠超我們固化的認知。零跑B10或許不夠完美。沒有百萬豪車的奢靡。也沒有賽道機器的狂暴。但它精準擊中了大多數(shù)人的日常需求。通勤、接送、自駕游。它都游刃有余。
最打動我的是什么?
不是某個參數(shù)。也不是某項功能。而是那種“剛剛好”的感覺。空間夠用不浪費。配置實用不堆砌。設計耐看不浮夸。能耗經(jīng)濟不焦慮。它像一個默默付出的家人。不聲張。卻總在你需要時出現(xiàn)。
OTA升級推送了兩次。
新增了哨兵模式。優(yōu)化了語音識別方言能力。廠家還在持續(xù)改進。這種“車越用越好用”的體驗。傳統(tǒng)車企很難給到。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硬件只是入場券。服務與迭代才是核心競爭力。
回頭想想。當初的懷疑多么可笑。
我們總被固有印象束縛。被營銷話術左右。卻忘了親自去觸摸、去駕駛、去感受。B10讓我明白。真正的價值。藏在那些沉默的細節(jié)里。藏在一次次平穩(wěn)的啟停中。藏在省下的每一度電里。
它治得我明明白白。
不是靠花哨的發(fā)布會。不是靠明星代言。而是靠每一天實實在在的陪伴。風吹日曬。它都在。安靜??煽?。聰明。有點酷。
下次換車。我還會考慮新勢力嗎?
當然。只要它們足夠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