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城的南麓,一座林木蔥郁的古園隱匿于鬧市之中,它因園內(nèi)“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名泉而得名——這便是五泉山公園。自漢代起,這里便是文人墨客踏青尋幽之地,歷經(jīng)千年變遷,如今仍以“古泉、古剎、古木”交織的景致,成為蘭州城里最具煙火氣的“千年古園”,承載著老蘭州人的記憶,也吸引著游客探尋它的歷史韻味。
五泉山的“千年底蘊”,始于一場與霍去病相關的傳說。相傳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軍西征,途經(jīng)蘭州時大軍缺水,他怒鞭山崖,竟先后鞭出五眼清泉,這便是“五泉”的由來。雖為傳說,卻為五泉山增添了濃厚的歷史色彩。自漢代起,山上便開始修建廟宇,歷經(jīng)唐、宋、明、清歷代擴建,形成了如今“山中有寺、寺中有泉”的獨特格局,成為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園林景觀。
走進五泉山公園,仿佛踏入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畫卷”,每一處景致都透著歲月的沉淀。
- 五泉尋幽:“五泉”是公園的靈魂。甘露泉位于文昌宮旁,泉水清冽甘甜,相傳能治百??;掬月泉藏于深澗,月升時泉水映月,宛如“掬月入懷”;摸子泉因“摸石求子”的民俗傳說,成為園內(nèi)最熱鬧的泉眼之一;惠泉、蒙泉則分別位于西、東兩側,泉水潺潺,滋養(yǎng)著周邊的草木。如今,五泉雖部分已改為人工泉池,但泉水依舊清澈,游客常駐足泉邊,或飲水解渴,或聆聽泉水叮咚,感受“千年古泉”的生機。
- 古剎覽勝:園內(nèi)古剎林立,最著名的當屬建于明代的“崇慶寺”(現(xiàn)稱“浚源寺”)。寺內(nèi)的“金剛殿”“大雄寶殿”飛檐斗拱,雕梁畫棟,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建筑風格;殿旁的“銅接引佛”高5米,重10噸,為明代鑄造的銅佛珍品,雖歷經(jīng)風雨,仍莊嚴肅穆。此外,山上還有文昌宮、千佛閣、嘛呢寺等十余座廟宇,錯落分布于山林之間,香火繚繞,盡顯“佛道共生”的文化氛圍。
- 古木參天:園內(nèi)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達百余株,國槐、側柏、松柳等枝繁葉茂,遮天蔽日。其中,文昌宮旁的“唐槐”已有千年樹齡,樹干粗壯,枝葉婆娑,被稱為“五泉山第一古木”;崇慶寺前的兩株“漢柏”也歷經(jīng)滄桑,枝椏如虬龍般伸展,與古剎相映成趣。漫步林間,陽光透過枝葉灑下斑駁光影,鳥鳴聲與鐘聲交織,讓人忘卻鬧市的喧囂。
如今的五泉山公園,早已成為蘭州人“鬧中取靜”的生活樂園。清晨,老人在此打太極、練氣功、唱秦腔,園內(nèi)處處是熱鬧的晨練景象;午后,孩童在林間追逐嬉戲,年輕人在泉邊野餐聊天,情侶在古樹下漫步;傍晚,夕陽為古剎古木鍍上金邊,游客陸續(xù)散去,古園又恢復了寧靜,只留泉水與鐘聲相伴。
作為蘭州城里的“千年古園”,五泉山不僅是一處景觀,更是蘭州的“文化記憶載體”。它見證了蘭州的城市變遷,承載著老蘭州人的生活習慣,也讓每一位到訪的游客,在古泉、古剎、古木間,讀懂蘭州的歷史厚度與生活溫度。
蘭州五泉山公園,是藏在城里的“千年秘境”。它以山水為骨,以歷史為魂,在鬧市中守護著一份寧靜與古樸,成為蘭州人心中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園”,也讓每一個走進這里的人,都能在千年時光的沉淀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靜謐與愜意。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