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無六座,但方程豹鈦7價格厚道,城市方盒子四驅(qū)真不必?
方程豹鈦7來了。
沒有六座布局。
這消息一出,多少人心里咯噔一下。
畢竟,現(xiàn)在家庭用戶多看重六座啊。
靈活、體面、上下車方便。
可鈦7偏偏選了五座。
是固執(zhí)?還是另有算計?
官方指導(dǎo)價25.98萬元起。
看到這數(shù)字,我反而愣了兩秒。
比預(yù)售價還低。
這操作……有點意思。
比亞迪這次,是真想把誠意焊死在底盤上。
不是那種“先高后低”的套路。
也不是“配置堆滿再降價”的心理戰(zhàn)。
就是直白地告訴你:我要賣這個價。
不玩虛的。
五座,意味著什么?
空間利用率更高了。
后備廂縱深更足。
后排地板純平。
一家人出行,行李再多也不怕塞不下。
城市通勤,周末郊游,說走就走。
但六座的“儀式感”沒了。
第三排的“應(yīng)急屬性”也沒了。
可說實話——
多少所謂的六座SUV,第三排最后都成了儲物架?
孩子長大,老人嫌擠,一年打開不超過三次。
鈦7這一步,像是在說:別自欺欺人了。
你要的,其實是寬裕的五座,不是尷尬的六座。
再說說“方盒子”。
這造型,這兩年火得一塌糊涂。
衛(wèi)士、仰望U8、坦克300……
一個個都成了網(wǎng)紅。
鈦7也長這樣。
棱角分明。
車頂平直。
線條硬朗得像刀刻出來的一樣。
風(fēng)阻系數(shù)0.38。
不算低。
但設(shè)計師沒妥協(xié)。
因為方盒子,不只是為了帥。
它意味著更大的內(nèi)部空間。
更規(guī)整的乘坐體驗。
還有那種——
“我就是不一樣”的氣場。
可問題來了。
城市里開方盒子,真的合適嗎?
停車難不難?
轉(zhuǎn)彎半徑大不大?
油耗高不高?
尤其,鈦7還是一臺純電中大型SUV。
CLTC續(xù)航760公里。
賬面數(shù)據(jù)不錯。
但實際開起來,城市擁堵、頻繁啟停、空調(diào)拉滿……
打個八折,也夠用。
可你真需要四驅(qū)嗎?
雙電機四驅(qū),系統(tǒng)綜合功率580kW。
零百加速4.8秒。
這性能,已經(jīng)接近超跑了。
但你在城市里能用到幾次?
紅綠燈起步,一腳電門下去,推背感洶涌而至。
但下一秒,就是前車剎車燈亮起。
四驅(qū),意味著更高的電耗。
更復(fù)雜的結(jié)構(gòu)。
更多的故障點。
城市通勤,真的需要這么猛的性能嗎?
或許,比亞迪在下一盤更大的棋。
鈦7的對手,從來不是Model Y。
也不是蔚來ES6。
它瞄準(zhǔn)的,是那些想要“輕越野”體驗的城市用戶。
周末想去郊外撒個野。
雨天路過一段泥濘小路。
偶爾走走非鋪裝路面。
這時候,四驅(qū)的價值才真正體現(xiàn)。
全地形智電四驅(qū)系統(tǒng)。
智能扭矩分配。
蠕行模式。
這些配置,平時看著多余。
關(guān)鍵時刻,能讓你少一次拖車電話。
但價格,才是最狠的殺手锏。
25.98萬起。
你能買到一臺軸距近三米、純電續(xù)航760公里、零百4.8秒、帶智能四驅(qū)的中大型SUV。
這在過去,想都不敢想。
特斯拉做不到。
新勢力三強也做不到。
只有比亞迪,靠著垂直整合的供應(yīng)鏈,把成本壓到極致。
電池、電機、電控、車身、智能化……
幾乎全自己造。
這種掌控力,太可怕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問題——
城市方盒子,四驅(qū)真的沒必要嗎?
也許,沒必要。
每天上下班,它就是個代步工具。
四驅(qū)是性能冗余。
但生活,不就喜歡一點冗余嗎?
就像你買手機,明明用不到512GB,卻還是選了。
因為安心。
鈦7的四驅(qū),也是一種“安心配置”。
它不常用。
但你知道它在。
那種底氣,沒法用通勤油耗來衡量。
而且,五座布局,反而成了一種聰明的取舍。
它把空間、性能、續(xù)航、價格,全都捏合在一起。
沒有一味堆配置。
也沒有盲目跟風(fēng)六座。
它清楚自己的用戶是誰——
不是要翻山越嶺的硬核玩家。
也不是只在乎品牌溢價的面子人士。
而是那些,想要一點個性、一點實力、一點生活掌控感的普通人。
鈦7沒有六座。
但它有誠意。
價格是誠意。
配置是誠意。
甚至,這份“不跟風(fēng)”的堅持,也是誠意。
在這個人人都想做“全能選手”的時代。
它選擇做“精準(zhǔn)打擊手”。
不多不少。
剛剛好。
所以,四驅(qū)在城市真的沒必要嗎?
也許吧。
但萬一哪天,你想換個活法呢?
開著它,沖出城市,奔向曠野。
那一刻,你會感謝當(dāng)初那個,沒省下四驅(qū)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