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們,今天咱們來聊一部讓人又愛又恨的武俠作品——溫瑞安的《神州奇?zhèn)b》,以及它那部據(jù)說改編得有點“魔性”的劇版《赴山?!?。 據(jù)說劇版一開場,男主就收到了系統(tǒng)提示要“完成新手任務”,這操作直接把不少原著黨給整懵了:“我來看俠義江湖,你給我搞游戲打怪? ”
[] 說到《神州奇?zhèn)b》的原著,它可是溫瑞安筆下相當重要的一部作品,甚至被一些人譽為“武俠天花板”之一。 不過呢,這部天花板可是漏風的,里頭有不少讓讀者抓耳撓腮的“未解之謎”。 比如,這故事背景到底是南宋還是北宋? 蕭秋水明明活躍在南宋抗金時期,但權(quán)力幫和諸葛先生(諸葛正我)的設定卻處于北宋末年。 更讓人迷糊的是,蕭秋水在劍廬遇到的到底是岳飛之母還是狄青之母? 不同版本居然不一樣! 但后續(xù)劇情又明確指向營救岳飛的風波亭事件。 這種時空錯亂,簡直讓人懷疑溫瑞安是不是有個時空穿梭機。
[] 溫瑞安筆下的江湖,可不是什么浪漫的成人童話,而是充滿了黑暗與絕望。 他小說里有一個特別讓人難受的毛病,就是對待女性角色極其“無情”,甚至可以說是殘忍。 比如《神州奇?zhèn)b》里的趙師容,這位權(quán)力幫的幫主夫人,最后竟落得被萬里平原奸殺的下場。 類似的情節(jié)在他的其他作品里也一抓一大把,《少年冷血》里的小刀、《說英雄誰是英雄》里的雷純、《布衣神相》里的葉夢色和茹小意……都難逃厄運。 為啥溫巨俠這么喜歡寫這種情節(jié)? 有人推測這可能跟他本人的入獄經(jīng)歷有關(guān),那段眾叛親離的遭遇讓他筆下總有一股子壓抑之氣,覺得兄弟不可靠、愛人不可靠,只有壞人和更壞的陰謀。 也可能他覺得這樣更接近“真實的江湖”,畢竟“俠以武犯禁”,黑暗面無處不在。 甚至可能跟他詩人的氣質(zhì)有關(guān),更偏向于追求一種“殘缺的悲劇美”。 但不管為啥,作為讀者,看著自己喜歡的角色遭罪,心里總不是滋味兒。
[??] 《神州奇?zhèn)b》里的高手,那可真是多如牛毛,但又像韭菜一樣一茬一茬地死。 有俠友甚至用“四多”來總結(jié)這部小說:多高手、多高手死、多臥底、廢話多。 戰(zhàn)力體系到了后期崩得那叫一個厲害,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個新角色輕松碾壓前面所有高手的情況。 比如“雙翅·一殺·五鳳凰”里的宋明珠,一句“大家早! 大家好! ”就能讓之前橫掃數(shù)十章的八大天王低頭行禮。 這種設定,看得人一愣一愣的。 就連最具魅力的反派之一、權(quán)力幫幫主李沉舟,死得也有些倉促和平淡,像是為了給趙師容的悲劇讓路。
[] 溫瑞安在修訂《神州奇?zhèn)b》時,做了一個非常爭議的決定:把書中的岳飛改成了狄青。 這個改動差點毀了這部經(jīng)典的武俠佳作。 岳飛和狄青雖然都是兩宋名將,但在民間的影響力和象征意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岳飛代表的“精忠報國”精神是《神州奇?zhèn)b》原著內(nèi)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它抽掉,整部作品的震撼性和力量感就大打折扣了。 其實,溫瑞安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彌補他武俠宇宙的時間線問題,比如把《四大名捕》等故事的時間改為南宋,把蔡京改成秦檜。 但沒人向他進言,或者他也沒太想清楚,才有了這個讓人惋惜的修訂失敗。
[] 說到改編劇《赴山?!罚牟僮骶透}了。 據(jù)說劇版把好好的一套書,硬是拼裝成了“穿越劇”。 原著《神州奇?zhèn)b》講的是少年蕭秋水一人一劍挑翻江湖的燃血故事,基調(diào)是悲憤,是描述在血與火洗禮的英雄好漢如何成長。 結(jié)果劇版開場三分鐘,男主就被系統(tǒng)提示“請完成新手任務:救下女主”。 這設定,讓很多期待傳統(tǒng)武俠的觀眾直呼接受不了,彈幕瞬間爆炸:“我來看俠義,你給我打游戲? ” 這種為了迎合當下流行元素而進行的“魔改”,難免讓原著黨擔心,導演是不是根本沒看過原著。
[?] 盡管有各種問題,但《神州奇?zhèn)b》能在金庸、古龍兩位大宗師的光芒下分得一杯羹,肯定也有它的過人之處。 溫瑞安的語言風格就很獨特,號稱“師出古龍而又別開生面”,甚至有人說他筆下的武俠小說更像是詩篇。 他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統(tǒng),作品中人物的名字常帶有詩意,比如主角“蕭秋水”的名字就出自《莊子》的《秋水》篇,大氣磅礴。 武功招式的名稱也起得很有味道,比如“天下最佳守招“海天一線”、天下最佳快招“閃電驚鴻”、天下最佳慢招“老牛破車””。 情節(jié)上,《神州奇?zhèn)b》雖然以蕭秋水為主線,但并不會讓人感覺像流水賬,反而驚奇連連、反轉(zhuǎn)不斷,兄弟背叛、敵人反間、埋伏陷阱寫得出人意料,緊張刺激又迅捷凌厲。 溫瑞安也深受金庸和古龍的影響并進行了融合,他既有金庸那種將江湖與歷史政治博弈結(jié)合的格局觀(雖然時間線有點亂),又有古龍式的詩意語言和懸疑氛圍。 他甚至會在作品中直接搬用兩位大師小說中的名詞來進行致敬,比如龍象般若功、鐵心蘭、吸星大法等。
[?] 聊了這么多,最后丟給大家一個話題吧:你們覺得,像《神州奇?zhèn)b》這樣本身帶有強烈作者個人經(jīng)歷烙印、基調(diào)悲愴甚至有些黑暗的武俠經(jīng)典,在改編成影視劇時,究竟應該盡量忠實于原著的“虐”和“不爽”,讓觀眾體會那種沉重的江湖現(xiàn)實;還是應該為了迎合市場,進行“爽文化”的改編,比如加入穿書、系統(tǒng)之類的流行元素,讓它看起來更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