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易逝,秋光難留,紅葉滿階,蕭瑟又凄涼。
重陽佳節(jié),紫菊飄香,晚煙細雨,正是登高賞秋的好時節(jié)??稍~人已失去往日的帝王之尊,淪為階下囚,內心只剩愁苦與哀怨。這種愁恨年年相似,如同這不斷遷徙的新雁,永遠無法擺脫。
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五代 李煜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臺榭登臨處,茱萸香墜。
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這首詞是李煜后期的作品,以秋日重陽為背景,字字浸染著亡國后的沉郁愁緒,將個人的悲涼與秋日的蕭瑟完美融合,是其“以血書者”的典型風格。

景語開篇,奠定悲秋基調
詞的開篇“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以“冉冉”形容秋光流逝之緩,卻更顯“留不住”的無力;“滿階紅葉”點明深秋景象,“暮”字既寫天色將晚,也暗喻人生晚景與國運衰頹,開篇即把“時光易逝”的感慨與悲涼氛圍拉滿。
重陽意象,深化愁恨層次
詞中緊扣“重陽”這一傳統(tǒng)節(jié)日,選取兩個核心意象:
茱萸:古時重陽有插茱萸避災的習俗,此處“茱萸香墜”,本是節(jié)日物件,卻因詞人亡國之身,失去了避災的意義,反成了觸發(fā)鄉(xiāng)愁與國恨的媒介,樂景反襯哀情。
新雁:“雍雍新雁咽寒聲”,雁群本有和諧之態(tài),卻在寒秋中發(fā)出“咽”聲,如同詞人壓抑的嗚咽?!靶卵恪蹦巷w,既寫秋景,也暗喻詞人漂泊無依的處境,將“愁恨”具象化。

以景襯情,愁恨貫穿全篇
下闋“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繼續(xù)鋪陳秋景:菊花的香氣、傍晚的煙靄、綿綿的細雨,看似清雅,卻因“籠”字顯得壓抑,營造出“愁云慘霧”般的氛圍,將無形的“愁恨”融入有形的景物中。
“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新雁在寒秋中發(fā)出凄咽之聲,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詞人內心的愁苦,而“愁恨年年長相似”則直接點明主旨,將個人的愁恨升華為永恒的情感,抒發(fā)了詞人國破家亡后內心的孤獨、凄涼和對往昔的懷念之情。
詩人將個人一時的悲苦,升華為“年年相似”的永恒愁緒——亡國之痛無法消解,時光流逝只會讓這份愁恨愈發(fā)深重,收束全篇,余味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