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不僅具有一般丹霞的奇、險,而且更美的在于色。這是一種純粹的天然之美,充滿了不加雕琢的張揚和毫不掩飾地奔放,將那份大西北曠野上的陽剛之美渲染到了極致,也將那色彩帶來的絢麗變?yōu)榱藷o法抗拒。隨著太陽西落,給丹霞地貌披上一層紅色的霞光,瑰麗的色彩,染紅了整個丹霞,遠古的絲綢之路在河西走廊延伸,在亙古不變的藍天白云下,七彩斑斕的色彩在這里揮灑著各自的絢麗。在沒有絲毫粉飾與雕琢,留給人們的是自然、粗獷、質樸。
這里大漠浩瀚戈壁廣袤,古來蠻荒人煙稀少,彪悍的北方民族以極頑強的生存能力在這里繁衍生息。在以武力爭天下“耍拳頭”的年代,金戈鐵馬發(fā)言權就是王者,誰占有了土地誰就是這里的主人。漢武帝前,北方民族時不時前來襲擾漢疆掠奪財物。漢武帝當政后,痛定思痛,施雄才發(fā)展大略,休養(yǎng)生息主動出擊,發(fā)兵千里奔襲一蹴而就大業(yè)。衛(wèi)青、霍去病,飛將軍等一代軍將歷史留名,從而奠定了大漢邊陲的長期安定。
同時還開展通商貿(mào)易融洽鄰邦,派出了張騫出使西域,至此,敦煌、酒泉、武威、張掖,這些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烽火硝煙邊塞詩中的地名,成了絲綢之路上的閃光點。
武威出土的“馬踏飛燕”成為國家旅游的標志;敦煌更是中國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寶庫,酒泉因“葡萄美酒夜光杯”而聞名;張掖呢,更是奇葩,大地上居然開出了不可思議的七彩花。
出市區(qū)四十多公里即來到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公園跨臨澤、肅南兩縣,分別能達到北區(qū)、西區(qū)、東區(qū)三個入口。順便說一下,北區(qū)離得最近,參觀起來方便些。離景區(qū)還有段路程的時候,映入視野中的地貌就已經(jīng)起了變化。在不知不覺中山巒就涂上了莫名的色彩,只不過是色彩單一調些,這足以令人感到驚嘆,天底下竟有如此多姿多彩的山巒。
公路在回彎盤旋的山隙中穿行,色彩在不斷地變幻,越來越驚艷,越來越奇特,越來越覺得不可思議。
景區(qū)大門的建筑與周圍的色彩融為一體,就連外墻皮都復印著山巒的本色,只是“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外懸的紅色字體俏麗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