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換季,我家小朋友就開始咳咳喘喘,稍微跑兩步就滿頭大汗,飯也吃不了幾口??粗⒆記]精神的樣子,心里特別著急。后來一位學中醫(yī)的朋友跟我說:“你這是脾肺氣虛,該給孩子補補氣。”她推薦我煲一道湯,食材簡單,做法也不復雜。
我半信半疑地試了幾次,沒想到真的有用?,F(xiàn)在每周固定煲兩次,孩子吃飯明顯香了,出汗也少了,整個人精神很多。最關(guān)鍵的是,這道湯味道清甜,孩子一點都不抗拒,每次都能把湯喝得干干凈凈。
這道湯用的都是非常常見的食材:山藥干10克,如果用新鮮山藥,大概50克左右;太子參5克;無花果干2顆;紅皮花生15克,再配上幾塊排骨。這些都是容易買到的材料,一般超市或菜市場都有。
太子參是這道湯的關(guān)鍵,它能補氣,但稍微帶一點土腥味。使用前最好用手輕輕搓洗表面,然后提前用清水浸泡15分鐘左右,這樣燉出來的湯更清潤,不容易有雜質(zhì)味。
排骨要先焯水。冷水下鍋,煮到沸騰,血沫浮起后撈出沖洗干凈。這樣能去除腥味,讓湯底更清爽。其他食材簡單沖洗后,和泡過的太子參、焯好水的排骨一起放進燉盅。
我一般直接用電燉鍋,選擇“煲湯”模式,加水慢燉2小時。時間到了之后,打開蓋子,香氣撲鼻,湯色清亮微微泛黃。喝之前只需要加一點點鹽調(diào)味,不需要任何味精或雞精,本身就非常鮮美。
太子參能補氣生津,山藥健脾益胃,無花果潤肺止咳,紅皮花生也對脾胃有好處。這幾種食材搭配起來溫和不燥,不像一些藥材湯那樣味道濃重,孩子更容易接受。
這道湯不僅適合體質(zhì)偏弱、容易感冒或者胃口不好的孩子,其實大人喝也非常合適。尤其在夏秋交替,總覺得乏力、氣短或者消化不好的時候,喝一碗整個人會感覺暖暖的,很踏實。
如果孩子容易便秘,可以把太子參的量減少到3克;如果孩子平時手腳涼、怕冷,屬于偏寒體質(zhì),燉的時候可以加一片生姜,一起慢燉,能溫中散寒。
這道湯已經(jīng)成為我家餐桌上的固定菜式。它簡單、好用、有效,是我一直堅持煮的原因。你不妨也試試看,一周兩次,悄悄把脾肺之氣補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