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奴隸制王朝,是由黃帝族后裔的一支,即由夏部落首領禹在嵩山之陽的陽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zhèn)王城崗)建立的。夏代的歷史本為傳說,今已被現(xiàn)代考古學證明為信史。據(jù)《世本·帝系》《竹書紀年》《史記·夏本紀》《帝王世紀》《大戴禮記·帝系》等古籍記載,禹為黃帝之玄孫、帝顓頊之孫,禹之父鯀為帝顓頊之子。
關于夏族的起源地,至今學術界仍眾說紛紜。但是,無論何種觀點,都不否認夏部落在鯀統(tǒng)治時期已居豫西,即嵩洛一帶。《國語·周語》曰:“昔夏之興也,融降于崇山?!贝顺缟?,即今河南境內(nèi)綿延于登封、新密、汝州、伊川諸縣市的中岳嵩山。崇山曾是鯀的封地?!兜弁跏兰o》曰:“夏鯀封崇伯?!薄秶Z·周語下》把鯀直呼“崇伯鯀”。子繼父業(yè),禹亦被《逸周書·世俘解》稱“崇禹”。
上述古籍所記,似乎源于傳說,但是從已有的考古資料來看,則是可信的。夏族活動所遺留的遺跡、遺物稱為夏文化。夏文化遺存,最早在1953年河南省登封市玉村發(fā)現(xiàn)。后來,在河南省偃師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文化遺存,經(jīng)過考古學界深入研究已被確認。至20世紀80年代,在禹州、登封、汝州、嵩縣、伊川、偃師、洛陽、洛寧、盧氏等地發(fā)現(xiàn)了80余處夏文化遺址,尤其是伊河、洛河、潁河、汝河流域,遺址分布相當密集。由此可見,考古資料證明夏族活動中心確在豫西一帶。同時,據(jù)古籍和考古資料,夏代自禹立國到桀滅亡的17王中,除相、廑兩王外,其余諸王的都城和大部分領地均在今河南境內(nèi)。
在夏代社會生活中,與醫(yī)相關的首先是卜筮?!绑摺笔怯幂椴菡钾浴髡f早在原始社會,伏羲氏曾用蓍草演八卦。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qū)的太昊陵后蓍草園中仍生長著蓍草,傳說這種蓍草當年伏羲曾用來占卦?!安贰眲t不同,是用火燒灼羊、豬、牛等動物肩胛骨和龜甲,觀其裂紋、兆示,判斷吉兇。因為占卦離不開蓍草和龜骨,所以“蓍龜”又成了占卜的代名詞。卜筮并非始于夏代,而是起源于原始社會中晚期。在河南省淅川縣下王崗遺址的仰韶文化晚期文化層中,發(fā)現(xiàn)一件經(jīng)燒灼的卜骨,距今5000余年。到了夏代,占卜盛行,卜骨發(fā)現(xiàn)大大增加了。僅在偃師二里頭遺址一處就出土了以牛、羊、豬等多種肩胛骨為原料的卜骨,其中有的未經(jīng)加工便燒灼的卜骨,也有少量骨料經(jīng)過整治、先鑿后灼的卜骨。
占卦,在夏代可能輕筮重卜,后代商周都以占卜為主。因為筮用蓍草生長在一定的地方和季節(jié),筮卦受到限制。而牛、羊、豬是家畜,宰殺量較大,隨時隨地可以找到,而且這些家畜肩胛骨很薄,燒灼后容易產(chǎn)生兆紋。龜甲較難得到,往往需要加工鑿薄后卜用。因此,卜骨多見羊、豬、牛肩胛骨。占卜時要選用若干部位和燒灼若干點,視卜事的性質(zhì)而定。而灼點四周所產(chǎn)生的裂紋即兆,以其不同的方向、多寡、形狀,巫覡據(jù)此判斷吉兇或某事可行否。
占卜不是人人可為,一般都是當時的知識分子——女巫男覡所為。占卦在當時是令人尊敬的職業(yè)。夏代占卦曾有專書記載?!稘h書·藝文志》記有《夏龜》26卷,是列入蓍龜類的占卜之書,因為已逸失,所以它的內(nèi)容及撰寫年代,已無從稽考。因此,這個時期,人們通過卜筮來預測疾病的吉兇。
關于疾病的治療,除了采用按摩、針刺、砭法等之外,還會采用巫術,如夏代比較流行的巫術——禹步。
相傳,禹本人常主持祭祀、占卜活動?!斗ㄑ浴ぶ乩琛纷肥觯骸版κ现嗡粒撞蕉嘤??!崩钴壸ⅲ骸坝碇嗡粒嫔酱?,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還有一種傳說,《洞神八帝元變經(jīng)·禹步致靈第四》記載:“禹步者,盍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然屆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此鳥禁時常作是步,禹摸逐寫其行,令之入術。自效以還,無術不驗,因禹制作,故曰禹步?!薄肚Ы鹨矸健ぞ淼诙拧そ?jīng)上》雜受禁法第三中說:“五日旦即作法,禹步法,閉氣握固。若治病時,作想此手作熱鐵,又想前人病如雪,手著?。ㄌ帲┘瓷?。又治病時,常在病人生氣上。若病人頭上有浮腫,不得頓治使盡即傷人,當留少許明日更治。”關于禹步的使用,尚有三步、七步、九步之區(qū)別,并記載與呼吸相配合的方法。
此外,人們還會采用中草藥來治病。雖然目前夏代人用藥的情況沒有翔實的史料,但是考古出土的某些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顯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跡象。比如,河南省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墓葬已有朱砂,其三四期文化層的數(shù)十座墓葬底部則更鋪有大量朱砂,厚度達兩三厘米。
朱砂在歷代本草書中都列為上品,是安神、鎮(zhèn)靜之要藥。在偃師二里頭文化的墓葬中,雖然不能肯定是直接藥用的朱砂,但是已經(jīng)具備了通過實踐而認識藥用價值的基本條件。眾多的藥物都是在人們廣泛的實踐中發(fā)現(xiàn)、認識,而不斷積累起經(jīng)驗的。
來源:醫(yī)藥衛(wèi)生報
責編:韋永柔
終審:楊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