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
面對眾多的乳腺檢查項目——乳腺超聲、X線、MRI……很多女性都會感到困惑:“我到底該做哪一項?”
選擇并非越貴越好,也非越多越好,關鍵在于 “對癥下藥” 和 “因人而異”。
婦幼健康科普
乳腺疾病3大常用“偵查武器”
每一種檢查都有其獨特的“看家本領”和“盲區(qū)”。
1. 乳腺超聲
工作原理:利用超聲波探查乳房,無輻射,安全無創(chuàng)。
優(yōu)勢:沒有輻射,適合年輕女性和致密型乳腺,擅長區(qū)分腫塊是囊性的(通常是良性的)還是實質性的(需要進一步關注的)。
局限:對乳腺微小的鈣化(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標志)不敏感,診斷結果受操作醫(yī)生技術水平影響較大。
2. 乳腺X線(鉬靶)
工作原理:利用低劑量X射線給乳房拍片,可以理解為給乳房拍了一張“壓扁”的X光片。
優(yōu)勢:其是發(fā)現微小惡性鈣化灶的“神器”,?某些特定形態(tài)的微小鈣化點,可能是非常早期的乳腺癌(如導管原位癌)的唯一表現。這個時候,腫塊可能還沒形成,超聲難以發(fā)現,但乳腺X線卻能提前預警。
局限:對于致密型乳腺,腺體組織和腫塊在X線片上都是白色的,容易“藏匿”病變,導致漏診;檢查時需夾緊乳房,有短暫脹痛感;有微量輻射。
3. 乳腺磁共振
工作原理:利用磁場和射頻脈沖成像,無輻射。
優(yōu)勢:敏感性高,常用于已確診癌癥的患者,精確評估腫瘤臨床分期、新輔助化療后療效檢測及用于高危人群篩查。
局限:特異性相對較低,價格高,檢查耗時,不作為常規(guī)篩查手段。
我該如何選擇?一份實用的決策指南
您的選擇應基于以下三個關鍵因素:年齡、乳腺類型、風險等級。
第一步:判斷您的風險等級
一般風險人群:無乳腺癌家族史、無遺傳基因突變、無胸部放療史等。
高危風險人群:有直系親屬(母親、姐妹、女兒)在50歲之前罹患乳腺癌、家族中有BRCA1/2等易感基因攜帶者、曾接受胸部放療、既往乳腺疾病患者等。
第二步:根據年齡和風險對號入座
1. 對于一般風險女性:
<40歲:乳腺致密,首選乳腺超聲作為每年1次的常規(guī)檢查。若超聲發(fā)現可疑異常,再輔以鉬靶。
≥40歲:應將“乳腺x線”作為每1-2年1次的常規(guī)篩查基礎。若X線報告提示為?“致密型乳腺”?,則推薦?“x線?+ 超聲”?的聯合檢查,兩者互補,大幅降低漏診率。
2. 對于高危風險女性(任何年齡):
通常建議:建議對乳腺癌高危人群提前進行篩查(小于40 歲),篩查間期推薦每年1 次。篩查手段整體原則應聯合乳腺X 線檢查和乳腺超聲,必要時還可以應用MRI 等影像學手段。
具體請咨詢乳腺專科醫(yī)生,制定個性化監(jiān)測方案。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投稿郵箱zdsfy@126.com)
文圖:醫(yī)學影像科?張力瑩
審稿專家:呂以東 陸林
編輯:冀冰冰
責編:張利民
審核:華小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