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街上,遇到一個看起來健康的成年人尋求幫助,孩子往往會出于本能的善意伸出援手??晌覀儽仨毟嬖V孩子,要拒絕這種情況。一個具備完全行為能力的健康成年人,若真有困難,完全可以向同樣具備能力的成年人求助,而非選擇孩子。這其中很可能潛藏著危險,比如一些不法之徒會利用孩子的善良,將其誘騙至危險境地。新聞里曾報道過,有孩子因幫助陌生成年人“找東西”“搬東西”,被強行帶離,遭受了身心的傷害。所以,當孩子面對健康成年人的求助時,要學會堅定地說“不”,這不是冷漠,而是對自身安全的負責。
生活中,還存在這樣的情況:有人長期找孩子幫忙,卻把這當成理所當然的事。孩子心地單純,不懂得拒絕,久而久之,便成了被“過度索取”的對象。就像在學校里,有的同學總讓其他孩子幫忙寫作業(yè)、打掃衛(wèi)生,自己卻坐享其成,還覺得別人就該幫自己。這種長期的“被幫忙”,不僅會讓孩子產(chǎn)生委屈、壓抑的情緒,還會助長對方的惰性與自私,更會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失去自我,不懂得維護自己的權(quán)益。所以,要教會孩子,當遇到這種長期且被視為“理所應(yīng)當”的求助時,要勇敢拒絕。善良是相互的,真正的友誼與交往,是建立在平等與尊重基礎(chǔ)上的,而非一方無底線的付出。
當有人提出讓孩子進入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時,孩子一定要堅決不答應(yīng)。封閉空間意味著脫離了公共視野,一旦身處其中,孩子就可能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無論是陌生人以“有好東西給你看”“帶你去一個好玩的地方”為由,還是認識的人以“進房間談?wù)勑摹薄暗叫∥堇锶€東西”為借口,孩子都要提高警惕。多少針對孩子的傷害,都是在封閉空間里發(fā)生的。要讓孩子牢記,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進入封閉、陌生的空間,這是保護自己的重要準則。
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讓孩子明白:先保護自己,再幫助別人。善良是珍貴的,但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利用他人善良來傷害他人的人。孩子可以心懷善意,但不能毫無防備。就像在幫助別人之前,要先觀察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要判斷對方的意圖是否正當。比如看到有人落水,孩子不能盲目下水施救,因為自身能力有限,貿(mào)然行動可能會讓自己也陷入危險,此時應(yīng)大聲呼救,尋找成年人的幫助,這才是既保有善良,又能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
對于女孩來說,更要強化自我保護的意識。因為在一些傷害事件中,女孩往往更容易成為目標。要告訴女孩,要對陌生異性保持警惕,不要輕易接受他們的禮物或邀請;要懂得辨別哪些觸碰是不恰當?shù)?,一旦遇到,要勇敢反抗并尋求幫助?br>
教會孩子在這些情況下“不需要善良”,并不是要讓孩子變得冷漠無情,而是要讓他們懂得善良的邊界,學會在復雜的世界里保護自己。這就如同在善良的外面穿上了一層鎧甲,有了這層鎧甲,孩子才能更安全、更有底氣地去傳遞善意,去擁抱這個世界。
成長的道路上,善良是明燈,但明燈也需要有守護的柵欄,防止被狂風熄滅。讓孩子帶著有鋒芒的善良前行,他們才能在保持內(nèi)心溫暖的同時,擁有抵御風雨的力量,茁壯成長為既善良又堅強的人。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