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在日本首次公開“艦載軌道炮”試驗資料,并表示彈丸實現以2230米每秒初速,精準命中靶艦后。美國“Military Watch”網站相當興奮地表示,“未來日本向美國轉讓相關技術資料,將成為美國部署此類武器的基礎,以與掌握高超音速武器的中國爭雄”。
▲“Military Watch”網站的思路確實很有意思
怎么說呢,高超音速武器這個概念最早是美國人提出來的,時間大概是2005年,設計目標要強化導彈中段機動性,降低被攔截概率。在當時美軍新裝備整體向外星人看齊的氛圍里,高超音速武器其實是比較低調的,自然也就缺乏關注。美軍實際上只做了幾個驗證項目就停手了,根本原因在于當時美國的對手,并沒有裝備先進反導系統,實際上缺乏研發(fā)動力。不過,美國的反導系統已經小有成就,對其他國家彈道導彈形成嚴重威脅,促使中俄不得不花大力氣突破。
▲在當時只有DDG-1000這種高端貨色才能吸引眼球
俄羅斯本身技術有限,所以就搞了兩款入門級別的“匕首”和“鋯石”。前者實戰(zhàn)表現不錯,“愛國者-3”根本無法攔截,后者水平稍高一些,目前實際上還未完成。中國技術儲備也不多,但資源更加充沛、決心更強,經過10多年的努力后,就是現在看到的百花齊放,現役高超音速武器一堆的壯觀場面。美國早在東風-17出現后,就有心追趕。但經過六年的辛苦努力后,雙方實際差距反而變得更大。眼看這條路已經追不上去,美軍就只能寄希望于在其他道路上突破,最不濟也要能并駕齊驅,而軌道炮就是個不錯的方向。
▲“匕首”是一款非常有性價比的武器
從表面上來看,軌道炮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有望達到2200米每秒初速、炮管壽命120發(fā)的理想值。相比于激光武器容易受天氣干擾、衰減嚴重等問題,軌道炮的戰(zhàn)場適應能力更強,理論上除了憑借高動能打擊目標外,還具有高速攔截高超音速武器的潛力。特別是在中國軌道炮發(fā)展非常低調,日本儼然成為世界第一的情況下,美國已經看到了“彎道超車”的希望。畢竟數十年前的F-2戰(zhàn)斗機項目里,美國人就在日本支付巨額報酬的情況下,以合作研發(fā)的名義,將日本多年打造的材料成型、相控陣雷達硬件技術席卷一空。
▲以現在的眼光看,日本在F-2項目里虧麻了
問題在于,軌道炮的實用難關確實不好過啊。其實美國海軍才是全球第一個,投入巨資研發(fā)軌道炮的存在。只不過在燒掉大量經費后,面對中國海軍的飛速發(fā)展,這類看不到效果的項目都被砍掉,以節(jié)省資源發(fā)展更實用的裝備。以美國海軍的經驗,軌道炮目前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是:一、高速狀態(tài)下炮彈精度難以保證;二、現有加工材料不足以支持高能發(fā)射帶來的劇烈磨損。
▲相對來說,精度的問題更難解決
日本從80年代開始,曾在軍事領域有不少突破,生產了包括F-2戰(zhàn)斗機、C-2運輸機等,帶有一定特色的裝備。但隨著經濟停滯和美國下狠手打壓,已經很多年沒有起色了。軌道炮作為技術難度奇高,制導和材料問題始終難以突破,費勁程度不比高超音速武器低的項目,日本搞出驗證項目不足為奇,想落地列裝就太難了。事實上,以現在雙方工業(yè)實力對比,中國和日本又基本是同時起步,后者想領先是不可能的。就算一開始能并駕齊驅,后續(xù)發(fā)展也注定被甩開。
▲C-2原本是日本航空工業(yè)的希望,現在淪為了雞肋
“Military Watch”網站的態(tài)度,更讓人感覺是美國已經被中國高超音速武器嚇得慌不擇路,現在連“指望日本軌道炮超越中國,然后再傳授給美國實現反超”的想法,都能堂而皇之地上路,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