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yè)大整治能不能真讓咱老百姓受益?話說回頭,你買過車沒?有過那種憋屈的經(jīng)歷么?一問價格,銷售支支吾吾:“必須加裝潢,選保險,不然不給車?!蹦阏f沒這必要,人家笑瞇瞇地說:“這是行規(guī),大家都這樣。”行規(guī)?這行規(guī)也是一層明搶的“遮羞布”。多少人捏著鼻子吞了這口氣。本來買輛車就不便宜,結果還得被安排上“強制保險”“店內(nèi)上牌”“必須貸款”,錢花出去,卻總覺得自己像被坑了。你有沒有想過,為啥這些明目張膽的“套路”,年年有人喊,年年沒人治?
這回可不一樣了。六個部門一起下場,這不是鬧著玩,所有該動的部門都動了。各路權威文件一出,純粹是給全國打了個招呼:以前?;ㄕ羞€能躲,現(xiàn)在全鏈條盯著你,從你車是怎么造的,到怎么賣、怎么養(yǎng)護、怎么貸、怎么保險,一根筋捋到最后。誰還敢動歪心思?這陣仗都擺在明面上了。
有人說:查得了一時,能治得了一世?大家其實心里都犯嘀咕。過幾年會不會又回來了?車市水深,人精多,套路年年翻新。今天你抓強制保險,明天可能又搞個什么“服務包”,換個馬甲接著坑人??稍傧胂?,真要大數(shù)據(jù)一篩,投訴一堆,曝光一上,同行都知道你臭名昭著,誰還敢輕易碰紅線?這一套下來,不怕沒市場,怕的是跟風作惡。
其實咱換個角度問,為什么這些黑點老治不絕?答案很簡單:有利可圖。有了錢,大伙都裝糊涂,有了慣例,“你做我也做”,自家吃肉,老百姓買單。出點事,都是“員工個人行為”,一追責就“個別現(xiàn)象”。背后誰都明白,貓膩哪里來的?規(guī)則不抽緊,貓都進魚缸喝水。
這回搞個黑名單,還要和征信掛鉤,甚至直接吊銷執(zhí)照。你說以前你不怕客戶投訴,現(xiàn)在連公司都要倒霉,誰敢孤注一擲?你家門口貼著“問題企業(yè)”四個大字,誰敢去你那修車?你家老板天天提心吊膽怕記者查水表,看誰還牛。
說到這,有人開始擔心:是不是中小經(jīng)銷商首當其沖?的確,打擊違規(guī)靠“狠”,有的人經(jīng)營本就薄,處罰一來就關門大吉。可是,規(guī)范市場到底圖什么?不就是給消費者一個明白賬嗎?過去車販子“膽大心細”,小作坊偷工減料,大店門臉光鮮賣套路,損害的是咱老百姓的利益。爛泥塘養(yǎng)不出大魚,市場只有干凈了,才有活路。
再說,短期“陣痛”,也是無奈。長遠來看,規(guī)范環(huán)境下,誰服務好,誰不忽悠人,就誰能活下來。你現(xiàn)在怕市場亂收拾,是真怕不能再耍滑頭,還是碰上眼前利益拿不到?良幣驅(qū)逐劣幣的道理,哪個行業(yè)都適用。
回頭說回消費者,大家最關心一句話:這波整治,最終是不是利好咱們買車的?我的想法是,有希望,但不能指望一夜變天。為啥?你想啊,套路30年了,習慣成自然,光靠一次整治,頂破天能清一批??扇说穆槟倦y改,車販子能不能主動徹底自查自糾?不能太樂觀。但現(xiàn)在有這么多人盯著,有這么多招在落實,大伙去買車的時候,好歹腰桿能硬點,遇到霸王條款,投訴有道,曝光給面子都不給。這就是變革的起點。
有人擔心,那以后是不是買車就能一路順暢,沒花樣可玩了?想多了。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明規(guī)則越來越多,暗規(guī)則越來越難耍。你上次買車業(yè)務員是不是勸你,“咱這保險你得買,不然以后售后有問題沒人管”,以后聽到這話,直接舉報,大概率能解決。黑貓白貓分得明白,你敢坑人就得付出代價。別小看這點變化,十個店有一個被治,這風氣就開始變了。
說到底,這一輪整治,不光是靠查、靠罰,更是要讓車商明白,賺錢得要臉,不能一路作死。你產(chǎn)品本事高,服務貼心,想掙錢沒人攔著你。但靠蒙靠坑人,這路得堵死。否則這行業(yè)再出名的品牌,照樣被整塌。
再看看那些虛假宣傳、霸王條款、加價提車這類怪事,能不能徹底清除?說實話,有需求的地方,黑手總會試探。今天不準明搶,明天換個招“贈品抵保費”;查火了,打游擊,換地方鉆空子。消費者也得練練眼力,遇事多留個心眼?,F(xiàn)在投訴渠道多了、曝光容易了,大伙多用腳投票,多用嘴“反套路”,這市場自然就清了。
有點人可能又問了,這樣一整,車價會不會又被抬一刀?企業(yè)要合規(guī)了,成本高了,最后不是自己貼回去?也有這個風險。可市場大了、競爭真了,有實力誰怕?能卷的卷,不能卷的淘汰,這才是真格的市場競爭。你老想著賺快錢、靠套路,整治一次虧一次,還不如老老實實降本增效。品牌和信譽才是最值錢的家底。
最后,咱不妨想一想,難題真就全在車商身上嗎?生產(chǎn)廠家是不是也該自查一遍,是不是定價太虛高,產(chǎn)能配給搞小動作,給了渠道耍橫的機會?監(jiān)管常態(tài)化作業(yè),倒逼整個產(chǎn)業(yè)鏈透明化,誰也別以為能躲過去。車商如果還想守舊路,遲早玩不轉(zhuǎn)。
說到底,這次整治就像給行業(yè)貼了層“門神符”,你違規(guī)就罰你,誰都保不了。老百姓終于能抬頭做回“上帝”,不用在銷售面前賠笑臉。這天沒法一夜全藍,但只要往好里走,每清理一個潛規(guī)則,買車這件事就多一份坦蕩。到那時候,掏錢的是爺,賣車的才是孫子。誰都知道,這市場歸根到底,是服務老百姓的,別再反著來了。
本新聞嚴格遵守新聞職業(yè)道德,倡導積極價值觀念。如有內(nèi)容爭議,歡迎監(jiān)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