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八十四塊四毛九的樂趣
五月,石榴花剛綴滿枝頭時,我在“頂端文學(xué)”那個小小的編輯框里,敲下了第一行字。如今四個月過去,后臺的數(shù)字靜靜躺著:近百篇文稿,五六十萬閱讀量,還有一個帶著煙火氣的“八十四元四毛九”。
這筆錢,不夠買一盒術(shù)后復(fù)查的眼藥水,也抵不上老伴每天買菜時多割的那塊五花肉。今年夏天格外炎熱,書房空調(diào)總舍不得調(diào)太低,我這雙做過白內(nèi)障手術(shù)的眼睛,盯著屏幕沒多久就發(fā)花、干澀,飛蚊在眼前跳著,視線慢慢模糊。得趕緊摘下老花鏡望向窗外,再用溫?zé)岬拿矸笠粫海饶菍与鼥V散了,指尖又落回鍵盤。坐久了,腰間盤突出的老毛病也會犯,疼得直咧嘴,可手里的字總舍不得停。
老伴總在門口探頭,絮絮叨叨勸:“都奔七的人了,犯不著跟自己較勁,躺沙發(fā)上歇著多好?”我嘴上應(yīng)著“中,中”,指尖卻沒離開鍵盤。他哪里懂,那些敲出來的字句,早成了我晚年的“老伙計”:寫巷口清潔工老張凌晨掃地的身影,寫樓下孩子追著皮球跑的童趣,寫門口長春花朝開暮落的模樣,也寫年輕時上班路上的點點滴滴。
寫得入神時,我仿佛又站回當(dāng)年的講臺,粉筆灰落在肩頭;寫到動情處,眼眶發(fā)潮卻又忍不住笑:原來那些快被遺忘的日子,都藏在這些句子里。有時收到讀者留言:“您寫的事,跟我爺爺講的一模一樣”,心里暖烘烘的;有時單篇閱讀量過萬,文友發(fā)來點贊的表情,那股快活勁兒,比看見稿費數(shù)字濃得多。
常有文友問起寫文章賺多少錢,我總哈哈一笑:“啥錢不錢的,就是自己尋個樂子?!庇袝r遇上勸我“別寫了,不如刷會兒抖音省心”的熟人,我也只是笑著擺手。是啊,八十四塊四毛九,說起來寒酸,可我攥著的哪里是這點稿費?是每個清晨趴在桌前的專注,是每個深夜修改字句的較真,是素不相識的人隔著屏幕遞來的“我懂你”。
老伴依舊勸我少費眼,我笑著點頭,心里卻亮堂:往后的日子,只要眼睛還看得見,我就接著寫。說到底,創(chuàng)作哪是為了錢?不過是給平淡的退休生活添點佐料,讓日子過得更充實些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