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詩品讀

? 淮河賦(之八十四)
——廟會的香火
□ 童年(安徽)
1
淮河的浪拍過多少廟門
香火就燒過多少年輪
青銅鼎的銹里,藏著商的甲骨文
明清的香灰,還沾著
漕運的風(fēng)
神在香火里換過多少容顏
始終守著這方
水土的魂
2
三炷香,撐不起千年的重量
卻能讓淮河的浪
慢下半拍
香客的膝蓋叩響石階
每道凹痕
都是歲月的印章
神接過大地上的祈愿
把滄桑
揉進(jìn)香灰里
3
香火是時光的引線
在廟前,燒了一茬又一茬
淮河的水
帶走昨日的影子
卻帶不走香火里的記憶
燭火亮著,像永不熄滅的
眼睛
看著人間,來了又去
4
燃燒是存在的證明
熄滅是另一種開始
香火在廟里,參透了生死
淮河的浪,懂得了循環(huán)
神不說話,只讓香灰落地
長出新的
希望與念想
5
香灰里藏著太多名字
有的刻在碑上,有的
散在風(fēng)里
淮河的水記得所有的故事
卻只對香火,輕輕訴說
廟檐的銅鈴,搖醒
沉睡的過往
每一聲,都是歲月的嘆息
6
香火升起時,神性
就落了下來
落在淮河的浪尖,落在
香客的肩頭
燭火跳動,是神在眨眼
告訴人間,苦難會過去
香灰堆積如丘
那是神,給大地
最深沉的擁抱
7
有些祈愿,永遠(yuǎn)飄不到天上
有些名字,永遠(yuǎn)刻不進(jìn)碑里
淮河的浪
帶著感傷的淚
拍打著廟的門檻
香火燒著,像在安慰
所有未完成的遺憾
8
淮河的浪有霸氣,香火也有
它燒起來,能照亮整個
夜空
神在香火的籠罩下
顯得格外莊嚴(yán)
香客的祈愿,帶著大地的力量
讓所有的怯懦
都退到身后
9
香火不偏不倚,燒在廟中央
淮河不疾不徐,繞在廟的
身旁。神不分貴賤
接住所有的虔誠
香灰不分彼此,落在
同一片土地
所有的對立,都在香火里
消融
變成圓融的光
10
香火有筋勁,能抵擋住狂風(fēng)
淮河有筋勁,能扛住
千年的滄桑
廟有筋勁,立在歲月里
不晃
香客有筋勁,帶著希望而來
所有的堅韌,都在
香火里凝聚
變成前行的力量
11
香火告訴我們,燃燒
才有意義
淮河告訴我們,流動
方有生機
神告訴我們呵
心懷敬畏就能安寧
香灰告訴我們,回歸大地
才是歸宿
每一縷煙,都是無聲的啟示
指引人間,找到方向
12
廟宇會老,淮河會改道
唯有香火,永遠(yuǎn)年輕
它燒過昨天,燒著今天
還會燒向明天
神在香火里,永遠(yuǎn)活著
活在淮河的記憶里,活在人間的心里
13
淮河的浪馱著香灰走
廟檐,垂落千年的銅鈴
每?;鹦嵌荚诤啊?/span>
麥子熟了
香客的腳印疊著甲骨
三炷香撐起的天
漏下,神的方言
香火彎成橋時
我摸到祖先的指紋
在香灰里,發(fā)芽
14
香火是未寄的家書
在廟前飄成綿長的鄉(xiāng)音
南岸的香
焚著北岸的念
每一縷都繞著淮河的腰身
神龕上的燭火
是母親未熄的守望
香灰落進(jìn)泥里
長出
會說方言的年輪
15
香火在石縫里計數(shù)
廟門半開,吞進(jìn)晨昏
淮河的浪拍打著香案
每個叩拜都是未完成的句子
神的沉默壓著香灰
風(fēng)一吹,就露出歷史的銹
16
我站在香火的褶皺里
看淮河把倒影疊進(jìn)神龕
香客的手捧著虔誠
像捧著易碎的星
燭火搖晃時
所有的祈愿都有了溫度
連香灰落地的聲音
都像大地的
輕語
17
香火從青銅時代燒來
帶著淮河的濁浪與月光
廟前的石階被叩出凹痕
每道都是時間的銘文
神在香火的濃淡里顯形
平靜地說
所有的河流終將重逢
香灰堆積如丘
埋著未說盡的滄桑
18
就在這兒,淮河拐了個彎
廟就立著,香火就燒著
香客的鞋沾著泥
泥里,有去年的稻穗
燭火不慌不忙
把光明遞到香客手上
香灰落了一地
是神的話,散在土里
19
香火睜開小小的眼睛
在廟檐下數(shù)星星
淮河的水是藍(lán)色的紙
寫滿神的象形符碼
香客走過時
影子會掉進(jìn)香灰里
變成甜甜的夢
20
我是香火,從淮河的霧里
升起。帶著女性的
柔軟與堅硬
神龕是我的舞臺
燭火是我的伴舞
香客的祈愿穿過我的身體
變成透明的淚
落在淮河的浪尖
碎成滿天星
21
香火指向遠(yuǎn)方
淮河也指向遠(yuǎn)方
廟堂是中途的驛站
收留,所有的疲憊與向往
每一縷煙都在趕路
要把人間的話
帶給天上的神仙
22
香火是淮河的圖騰
在廟前,升起古老的儀式
銅鼎里的香灰
積成山
刻著祖先的姓名
燭火跳動如鼓點
敲打著歷史的經(jīng)絡(luò)
所有的叩拜
都是對大地的致敬
23
香火是隱喻,在淮河上空
懸浮著
廟門是句子的破折號
香客的腳步
輕得像一首純詩
踩在時間的韻腳里
燭火熄滅時
祈愿就成了秘密
藏在香灰的縫隙里
24
香火的詞根扎在淮河的泥里
長出神性的枝葉
廟前的老樹,枝椏交錯
像在默寫神的經(jīng)文
香客的手,撫過香案
觸到時光的紋理
每一粒香灰
都是濃縮的宇宙
25
香火有重量,壓著廟的門檻
淮河的水有重量,壓著河床
香客的膝蓋有重量
壓著千年的石階
神,在香火的另一端
接過所有重量
變成
輕輕的風(fēng)
26
香火是日常的一部分
在淮河的廟前,每日升起
香客提著菜籃來
順便把祈愿
交給神
燭火照著柴米油鹽
也照著遠(yuǎn)方的牽掛
香灰落進(jìn)泥土,長出
明年的莊稼
27
香灰在磚縫里
結(jié)出年輪
每圈都裹著淮河的潮聲
廟墻的青苔呵
啃食著歲月
卻啃不動香火里的虔誠
神把月光揉進(jìn)燭火
讓每?;鹦嵌己鴾貪?/span>
風(fēng)穿過香案時
放輕了腳步
怕碰碎這滿院的
神性
28
三炷香撐起的光陰里
有人看見
雙墩符號在香灰里醒著
淮河的浪
拍碎過多少祈愿
又把多少念想托給云層
神不說話,只讓煙縷
彎成一道弧
像給人間系上平安的繩
就連落在灰里的
枯葉都懂
要帶著暖意,融進(jìn)這方土
29
香火的光漫過廟檐時
淮河也把銀輝鋪滿河面
兩岸的燈火
跟著晃
像神撒下的碎星點點
香客的祈愿
沒敢高聲述說
怕驚了
這天地間的靜遠(yuǎn)
只有香灰落地的輕響
在訴說著
歲月的綿遠(yuǎn)
30
青銅鼎的涼意還沒散
香火已燒過
千年的寒
淮河的水,帶走了舊痕
卻帶不走香案上的暖
神在煙縷中
輕輕頷首
把所有赤誠都妥帖保管
連風(fēng)都學(xué)著
收斂起狂躁不安
只在廟前,悄悄轉(zhuǎn)個圈
31
香灰積成的丘里
藏著多少未說的惦念
淮河的浪一次次漫過
大堤
卻漫不過
這滿院的莊嚴(yán)
燭火,燃到最后時仍亮著
像神留在人間的眼
看著香客,來了又去
把希望,種進(jìn)
每片心田
32
香火從不說
歲月的苦
只把暖意往人間送
淮河的濁浪里
藏著清
像神藏在煙里的慈容
廟前的石階
還在苦等
苦等下一個叩拜的身影
讓香灰,再疊幾層
關(guān)于圣潔與信仰的厚重

? 詩人簡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漢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國詩歌學(xué)會會員。自1980年習(xí)詩至今已四十余年,筆耕不輟。詩風(fēng)多元,中西交融,始終堅持創(chuàng)作實踐與理論挖掘互補并重。曾策劃中國詩壇第三條道路與垃圾派“兩壇(北京評論詩歌論壇和第三條道路詩歌論壇)雙派(垃圾詩派和第三條道路詩學(xué)流派)詩學(xué)大辯論等各類文創(chuàng)活動,多部詩歌原創(chuàng)作品和文藝評論文章入選各知名文創(chuàng)藝術(shù)平臺。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審美文化批評詩學(xué)札記》等文藝批評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