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購物的時候
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
“白菜價!就是一杯奶茶的價錢”
乍一聽好像確實很劃算
少喝一杯奶茶就能收獲一件商品
往往很多人在這種話術(shù)之下
就會情不自禁地完成付款
甚至還會買下一些自己日常生活中
不是很常用的物品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
奶茶成了衡量價格的單位
但事實上
市面上的奶茶價格有低到幾元一杯的
也有高到二三十元一杯的
區(qū)間可以達到幾十元
但都被商家用“一杯奶茶”
這個模糊的概念來代指
就很容易給人一種定價十分便宜的錯覺
尤其是對于很多缺少生活經(jīng)驗
對一打雞蛋、五斤豬肉的價格沒有概念
但是出門必點一杯奶茶的年輕人來說
支付一杯奶茶錢是相對比較沒有負擔(dān)的
往往也就因此掉入了“便宜陷阱”
不知不覺買了不少
“一杯奶茶”價錢的商品
奶茶也沒有少喝一杯
你以為這樣的“便宜陷阱”
在長輩們的身上就不會出現(xiàn)嗎?
“一杯奶茶價錢”的套路是不是和
“九塊九,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十分相似?
這種低價誘惑往往會
給人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心理沖動
不管用不用得上先“賺到”再說
反而為了省錢花了更多的錢
如果買到的商品沒有什么使用價值
一些人還會用“反正才幾塊錢”安慰自己
殊不知一件一件疊加起來也是一筆不小的價錢
最后月底一看賬單才發(fā)現(xiàn)
自己怎么又“摳摳搜搜”地花了很多錢?
更重要的是看似便宜的商品
真的買不了吃虧嗎?
這就不得不讓人想起曾經(jīng)備受大家關(guān)注的
“小人國用品”了
10塊錢賣到一提54卷的手紙
結(jié)果到手發(fā)現(xiàn)手紙加起來只有一個手掌大
5.9元搶的八瓶礦泉水
到手竟然是迷你版
被網(wǎng)友評論:還沒出滿月就出廠子了
……
圖源網(wǎng)絡(luò)
甚至還有一些商家為了追求極致的價格
在商品生產(chǎn)過程中使用劣質(zhì)的材料
和簡陋的工藝
輕則影響商品的使用壽命
重則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因此面對商品的“便宜陷阱”
還需要監(jiān)管部門的介入
要求商家避免在推銷過程中使用
模糊的等價商品進行價格描述
同時也需要更加明確商品的具體信息
例如尺寸、材料等
讓消費者的購物更加清晰透明
消費者也一定要注意甄別
消費之前先思考清楚
要購買的這件商品是否有用
可以應(yīng)用在哪些具體的生活場景當中
就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消費
同時也要分清便宜和實惠的區(qū)別
可以買便宜
但一定不能買“小便宜”
你曾因為“一杯奶茶錢”而消費過嗎?
你還知道哪些“便宜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