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塔寺,這座隱匿于城市喧囂之外的古老寺廟,那里矗立著一座千年古塔,斑駁的塔身承載著無數(shù)朝代更迭的故事。
千年古塔的沉默敘事
進入寺內,最先奪去人目光的自然是那座巍然聳立的大塔。十三層的密檐式結構直指蒼穹,磚石結構在朝陽下泛著暖光。據(jù)寺內碑文記載,此塔始建于唐貞觀年間,原為木塔,后毀于戰(zhàn)火,現(xiàn)存磚塔為明代重建,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光陰。
繞塔三匝,細觀塔身浮雕。盡管歲月侵蝕,那些飛天、菩薩的輪廓依然可辨,衣袂飄飄,仿佛隨時會破壁而出。塔基四周雕刻的蓮花圖案依然清晰,每一瓣都似乎蘊含著無盡的禪意。
此塔曾經是這一帶的最高建筑,塔內原藏有舍利和經卷,但在動蕩年代大多散佚,如今只余空室。
殿宇間的時光印記
大雄寶殿內供奉的三世佛金身雖然已有些暗淡,但目光依然慈悲深邃。殿柱上的楹聯(lián)字跡蒼勁:“慧日常明慈悲普照,法云廣濟利益眾生”。站在殿中,能聞到混合著香火、舊木和時光的特殊氣息,那是寺廟獨有的味道。
偏殿的壁畫雖然部分色彩已經脫落,但依然能看出畫工精湛。一幅描繪釋迦牟尼成道圖的壁畫尤其精美,菩提樹下的佛陀面容寧靜,周圍弟子神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這些壁畫近年來經過精心修復,盡可能保留了原貌。
戰(zhàn)爭期間,寺廟曾作為避難所收留了大量百姓;動蕩年代,僧眾被迫還俗,佛像遭損;改革開放后,宗教政策放寬,寺廟才逐漸恢復往日生機。
園林禪意
大塔寺的后園別有洞天。不同于前院的莊嚴肅穆,這里更多了幾分園林雅趣。曲徑通幽,竹林掩映,幾處亭臺點綴其間。
園中一棵古銀杏樹據(jù)說已有八百多年樹齡,枝干虬結,樹冠如蓋。樹上系滿了祈福的紅絲帶,隨風飄動,如同時光在輕輕呼吸。樹旁立有一碑,記載此樹為建寺時所植,見證了寺廟的全部歷史。
晨鐘暮鼓里的日常
如果想體驗寺廟完整的生活,可以留下來留下參加晚課。傍晚時分,鐘聲悠揚響起,僧眾陸續(xù)步入大殿。誦經聲起,低沉而整齊,仿佛來自遙遠古代的迴響,那韻律自有一種安撫人心的力量。
晚課結束后,可以受邀與僧眾共進齋飯。齋堂簡樸而整潔,用膳時無人言語,只有碗筷輕碰之聲。簡單的豆腐、青菜、米飯,卻有著世間最本真的味道。
寺廟如今仍有二十多位常住僧眾,晨鐘而起,暮鼓而息,坐禪誦經,耕讀并重,傳承著千年不變的厚重。?
古今交匯中的傳承
塔基處有一些新修補的痕跡,這是進行的保護性修復的一部分。
古塔需要時常維護,維護者都要盡可能使用傳統(tǒng)工藝和材料,保持它原來的模樣,如今保護古建面臨不少挑戰(zhàn),既要應對自然風化,又要平衡旅游開發(fā)與保護的關系。
登上了寺后的觀塔亭望去,整座古塔盡收眼底。塔頂幾只飛鳥盤旋,遠處現(xiàn)代城市的高樓依稀可見。古老與現(xiàn)代,寂靜與喧囂,在此處形成了奇妙的對話。
回望寺門,“大塔寺”三個金字在陽光下閃耀。古塔依舊矗立,它還將繼續(xù)矗立下去,沉默地見證又一個千年的開始。
紅塵滾滾,而塔影依舊?;蛟S這就是永恒的一種模樣。(登封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 李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