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守望新教育,作者陳東強 守望者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呈人之美,成人之美。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chuàng)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好教育是什么?
——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觀點
作者|陳東強 守望者
本期編輯|守望新教育
究竟什么是好教育?
幾乎每一位家長在送孩子走進校門時都會在心里問一次。
答案沒有標準公式,卻有無數(shù)鮮活的實踐。
本文匯集了十位對人類文明產生深遠影響的諾貝爾獎得主,他們來自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和平、文學乃至人工智能領域——關于“好教育”的原話與故事。
把它放在一篇文章里,不是為了給出一個統(tǒng)一的結論,而是讓我們看到:
當“教育”遇見“諾貝爾獎思維”,會擦出怎樣璀璨的火花。

一、
讓知識“活”起來!
——卡爾·威曼(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威曼用“學烹飪”打比方:如果廚師只講理論不讓學徒動手,學徒永遠成不了好廚師。課堂也是同理——公式定理若不與真實問題握手,就只是“死”的知識。他創(chuàng)辦PhET互動仿真實驗,讓孩子在電腦上“拆電池、調電壓”,把抽象公式變成可觸可感的體驗。
二、
教育是讓“我”成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穆罕默德·尤努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
“通過書本告訴你應該做什么,這不是教育。”尤努斯說。教育是發(fā)現(xiàn)自己是誰,想象自己要創(chuàng)造一個怎樣的世界,然后找到同行者一起實現(xiàn)它。“想象力不會消耗你任何東西,卻會決定你成為什么樣的人”。
三、
把概念翻譯成現(xiàn)實:
理查德·費曼(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費曼小時候問父親:為什么拉動玩具車,車里的小球會向后滾?父親沒有直接給出“慣性”一詞,而是帶他到路邊反復觀察小球相對于地面的真實運動。“知道一個東西的名字”與“真正懂得一個東西”之間,隔著一次親手驗證。
四、
好奇心與質疑權威:K.巴里·
夏普萊斯(2001、2022年兩次諾貝爾化學獎)
七歲時,夏普萊斯就獨自駕著小船出海捕魚。他說:“一切原動力都來自對自然的探索,以及敢于對權威觀點說‘不’?!焙媒逃皇前汛鸢告i進保險箱,而是交給學生一把鑰匙,去打開更大的未知。
五、
大笑與幽默帶來的生命力:
約翰·古迪納夫(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
97歲的古迪納夫仍往返世界各地講學。他的秘訣是一句爽朗大笑——“這種對工作用心用力的愛,使大腦保持彈性”。教育若要終身有效,就要讓學習者體驗到情感的高峰,而不只是分數(shù)的高峰。
六、
失敗了,就從頭開始:
格雷格·塞門扎(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博士階段,塞門扎的實驗連做兩次都失敗,抑郁到去看心理醫(yī)生。醫(yī)生一句“你有理由抑郁”反而讓他釋懷。第三次,實驗成功?!笆〔皇潜瘎?,是要克服的挑戰(zhàn)?!焙媒逃仨氃试S孩子“重啟”,而不是用一次考試的“game over”定義終身。
七、
跨學科才是真正的學科:
杰弗里·辛頓(202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人工智能教父”)
辛頓把物理、認知心理學與計算機科學拼成一張“知識地圖”。他提醒:“未來最重要的能力,是從不同領域拿拼圖塊,拼出別人沒見過的圖案?!焙媒逃龖鸪合抵g的墻,讓學生在不同走廊里自由串門。
八、
先扎根,再出海:
楊振寧(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楊先生直言:“把中學生送到美國去受教是很危險的。”美國社會放縱,聰明孩子能海闊天空,普通孩子卻可能失控。“扎實的基礎教育在國內完成,再到國外讀研究生,才是安全又高效的路徑?!焙媒逃牡谝徊剑钦J清不同土壤的肥力。
九、
把考試請下神壇:
中村修二(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藍光LED發(fā)明者中村修二尖銳批評東亞“考試型教育”:“社會需要的人才不是會背答案的人,而是能提出新問題的人?!彼粲醢芽荚囋谶x拔中的權重降到合理區(qū)間,把時間和空間還給真正的探究。
十、
讓藝術與自然回到課堂:
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
泰戈爾把學校建在芒果樹與稻田之間,音樂、舞蹈、戲劇與數(shù)學、物理同等學分。他說:“教育的目的不是生產會走路的百科全書,而是培養(yǎng)身心完整的人。”當城市里的孩子被課桌固定,泰戈爾的孩子們正跟著季風寫詩。
結語:
十個故事,一條金線
從威曼的“動手”到尤努斯的“想象”,從費曼的“翻譯現(xiàn)實”到泰戈爾的“回歸自然”,看似零散的珍珠,被一條金線串起——
好教育不是裝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不是復制標準答案,而是培養(yǎng)會提問的人;
不是贏在起跑線,而是終身保持好奇、善良與堅韌。
也許,這就是十位諾貝爾獎得主留給我們最簡潔的“公式”。
守望說明:本文是作者與kimi+dpsk等人工智能平臺協(xié)同完成的。作者自主命題游戲,人機協(xié)同合作探究,自喻后山人云端者的管窺愚見。文章意在面對真實問題,借助人工智能,探索解決之路,供有興趣的師友笑看參考。
守望者:在答案唾手可得的時代,如何增強自己的思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
守望者: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理解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的20個關鍵詞
守望者:在答案唾手可得的時代,如何增強自己的思想力和創(chuàng)造力?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中國教育報:“新教育實驗”給教師帶來了什么?——給教師有跡可循的成長路徑,讓教師的成長清晰可見!
如何營造書香校園?——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幫助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臼赝陆逃浚厚雎牬髱煹慕逃腔郏窒碇钦叩慕逃牡?,匯聚田野的教育創(chuàng)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yǎng)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shù)碼社區(qū)、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fā)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對于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xiàn)在的背景去繼承,去發(fā)揚,去創(chuàng)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