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血脂高?這道炒菜每天吃,降血脂又補(bǔ)纖維,比吃藥還管用
秋天一到,很多中老年朋友就開始擔(dān)心血脂升高,容易感覺頭暈?zāi)X脹、身體沉重、飯后犯困、嘴巴發(fā)膩。老話說“藥補(bǔ)不如食補(bǔ)”,家常茄子和豆角就是餐桌上的“降脂搭檔”,不僅能潤腸通便,還能緩解油膩、補(bǔ)充纖維。今天分享3種實(shí)用做法,簡單易學(xué),每天換著吃,吃得順口,身體輕松,降脂效果看得見!

1、茄子炒豆角——化濕降濁,潤腸通便的家常搭配
茄子在中醫(yī)里有“清熱祛濕”的說法,豆角則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兩者搭配,炒出來的菜口感爽滑,咸鮮適口,不油膩。適合每天吃,既能潤腸道,也讓身體少積“濁氣”。很多人吃上幾天后,明顯感覺飯后不再發(fā)困,肚子也更舒坦。

適合人群: 秋季血脂偏高、容易腹脹、便秘、油膩食物吃得多的人群
【食材】
新鮮豆角200克,紫皮茄子1根,大蒜3瓣,生抽2勺,鹽適量,食用油適量
【做法】
豆角洗凈切段,茄子切小條,提前用淡鹽水浸泡防氧化。
熱鍋倒油,先下蒜末爆香,加入茄子、豆角快速翻炒。
加一點(diǎn)水,蓋上鍋蓋燜2-3分鐘,最后調(diào)入生抽和鹽,翻勻即可出鍋。

【溫馨小提示】
茄子和豆角都要炒熟透,尤其豆角生吃易脹氣。可以多炒一份,放冰箱冷藏,第二天加熱也很方便。
2、蒜香豆角茄條——健脾助消,清淡不膩的快手菜
豆角“補(bǔ)中益氣”,茄子“行氣活血”,中醫(yī)認(rèn)為這兩樣合用,有助于健脾去濕、消化油膩。炒出來的蒜香味濃,豆角脆嫩,茄子綿軟,小朋友和老人都愛吃。平時飯菜油膩、腸胃不暢的人,多吃這道菜,常覺得肚子輕松、排便順暢。

適合人群: 平時胃口不佳、偏愛油葷、消化緩慢、便秘人群
【食材】
豆角200克,茄子1根,大蒜3瓣,生姜一小塊,鹽適量,花生油適量
【做法】
豆角掰段,茄子切塊,蒜拍碎,姜切絲。
熱鍋下油,先炒豆角,半熟后加茄子、姜蒜一同翻炒。
炒至茄子變軟、豆角斷生,撒鹽,快速翻勻即可。

【溫馨小提示】
茄子吸油,建議先用少油快炒,再加一點(diǎn)點(diǎn)水燜軟,減少油膩感。搭配米飯、粗糧都很合適。
3、虎皮茄豆——去濕降脂,香糯入味的下飯菜
虎皮茄豆是家常桌上常見的“降脂菜”,茄子和豆角一起煎至表皮焦香,外皮皺巴巴像老虎皮,里面卻軟糯多汁。中醫(yī)講,茄子養(yǎng)陰,豆角健脾,常吃能緩解脾胃濕重、血脂偏高,嘴里也不再膩乎乎。秋季常吃,覺得嘴巴清爽、身體輕盈。

適合人群: 血脂偏高、口膩油膩、濕氣重、脾胃虛弱的人群
【食材】
茄子1根,豆角150克,大蒜2瓣,生抽1勺,老抽半勺,鹽適量,油適量
【做法】
茄子切段、豆角掰段,表面抹上一點(diǎn)油。
平底鍋燒熱,茄子、豆角排入鍋中,小火慢煎至表皮起虎皮狀,翻面煎至兩面金黃。
撒蒜末,加生抽、老抽、鹽,少量清水燜至入味即可。
【溫馨小提示】
虎皮茄豆表皮要煎香,火候掌握在中小火,防止糊底。剩菜放密封盒冷藏,隔天熱一熱,味道更入味。
秋天血脂高,靠家常小菜調(diào)理,既省心又實(shí)用。茄子、豆角超市隨手可得,做法簡單,每天換著吃,身體慢慢見輕松。每個人體質(zhì)不同,吃得好還需搭配清淡飲食和規(guī)律作息。覺得有用,記得轉(zhuǎn)發(fā)收藏,和家人一起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