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慶陽西峰區(qū)董志鎮(zhèn),一座兼具“道韻”與“靈秀”的山峰——小崆峒,悄然矗立在董志塬腹地。它雖無“五岳”的雄偉,卻以深厚的道教文化、清幽的自然景致,成為隴東地區(qū)聞名的道教名山,更被譽為“黃土高原上的道教仙境”,吸引著無數(shù)信眾與游客前來探尋道韻、感受自然。
小崆峒因“山勢似崆峒山”而得名,與平?jīng)鲠轻忌讲⒎Q“隴東二崆峒”,其道教歷史可追溯至漢代,興盛于唐宋,明清時期達到鼎盛,現(xiàn)存的道觀建筑群多為明清時期修繕遺存。這里不僅是道教活動的重要場所,更是融合了道教文化、自然景觀與民俗風(fēng)情的綜合景區(qū),處處透著“道法自然”的和諧之美。
走進小崆峒,首先被山間的道教建筑群所吸引。沿山路拾級而上,“無量殿”“藥王殿”“三清殿”“玉皇閣”等道觀依次分布,或依山而建,或臨崖而筑,青磚灰瓦與綠樹青山相映成趣。
- 無量殿是小崆峒的核心建筑之一,殿宇莊嚴肅穆,內(nèi)塑無量壽佛神像,香火鼎盛,是信眾祈福許愿的主要場所;
- 三清殿供奉著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殿內(nèi)雕梁畫棟,雖不奢華卻盡顯古樸莊嚴,殿外古柏參天,營造出清幽肅穆的氛圍;
- 玉皇閣位于山頂,是小崆峒的制高點,登閣遠眺,董志塬的田園風(fēng)光盡收眼底,藍天白云下,麥田翻滾、村落錯落,讓人頓生“一覽眾山小”的開闊之感。
道觀之間的山道旁,遍布著與道教文化相關(guān)的石刻與景觀——“煉丹爐”“仙人洞”“望仙臺”等,每一處都流傳著與道教神仙相關(guān)的傳說?!跋扇硕础眱?nèi)幽深靜謐,相傳曾有道士在此修煉羽化;“煉丹爐”遺址雖僅存殘痕,卻依然能讓人聯(lián)想到古代道士煉丹修行的場景,為小崆峒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除了道教文化,小崆峒的自然景致也十分迷人。這里雖地處黃土高原,卻因植被茂密而充滿生機,山間松柏蒼翠、野花遍野,春季杏花、桃花競相綻放,夏日綠樹成蔭、涼風(fēng)習(xí)習(xí),秋日紅葉似火、層林盡染,冬日銀裝素裹、靜謐清幽,四季皆有景,步步皆如畫。山間的溪流潺潺流淌,水質(zhì)清澈,與道觀的鐘聲、鳥鳴聲交織,構(gòu)成了一幅“山、水、道、林”相融的詩意畫卷,盡顯“道法自然”的意境。
小崆峒還是隴東地區(qū)民俗文化的聚集地。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這里會舉辦盛大的“小崆峒廟會”,吸引著周邊市縣的群眾前來趕會。廟會上,道教祈福儀式莊重舉行,信眾焚香跪拜,祈求平安順遂;同時,社火表演、皮影戲、剪紙、刺繡等民俗活動輪番上演,街頭巷尾的特色小吃香氣四溢,熱鬧非凡,成為展示隴東民俗文化的重要平臺。
如今,小崆峒已成為慶陽西峰區(qū)的重要文化旅游景點,景區(qū)內(nèi)完善了步道、觀景臺、休息亭等設(shè)施,既保留了道教文化的古樸風(fēng)貌,又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游覽體驗。無論是道教信眾前來朝圣祈福,還是游客想要感受道教文化、親近自然,小崆峒都是理想之選。
慶陽西峰小崆峒,是隴東地區(qū)道教文化的“活載體”,也是自然與人文交融的“仙境之地”。它以清幽的山水、古樸的道觀、深厚的道韻,在黃土高原上書寫著獨特的文化篇章,讓每一位到訪者都能在山水中感悟“道法自然”的真諦,在寧靜中享受心靈的休憩。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