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搶我的錢,還說如果告訴老師,就把我關(guān)在廁所里。”11 歲的小峰低著頭,聲音細得像蚊子叫,直到媽媽發(fā)現(xiàn)他藏在衣柜里的破洞校服,這場持續(xù)了兩個月的校園霸凌才被揭開。令人揪心的是,面對霸凌,小峰從未反抗,甚至不敢向任何人傾訴。在校園霸凌的陰影里,像小峰這樣失去反抗勇氣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他們本該是敢說敢做、眼里有光的年紀,卻在欺凌者的威脅下變得沉默、懦弱。到底是誰,偷走了孩子反抗的勇氣?
?

家庭的 “否定式教育”,是偷走勇氣的第一把鑰匙?
很多家長在教育中,無意間給孩子的勇氣 “澆了冷水”。當(dāng)孩子第一次嘗試反抗不公時,得到的不是鼓勵,而是指責(zé):“為什么別人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肯定是你自己的問題!”“一點小事就斤斤計較,你怎么這么沒度量?” 這些話像釘子一樣扎在孩子心里,讓他們覺得 “反抗是錯的,是會被批評的”。7 歲的朵朵曾在幼兒園反抗過搶她玩具的小朋友,卻被媽媽批評 “不懂事,不知道讓著別人”。從那以后,再遇到被欺負的情況,朵朵只會默默忍受 —— 她怕自己的反抗再次引來媽媽的指責(zé)。還有些家長過度保護孩子,凡事都替孩子包辦,從未教過孩子如何應(yīng)對沖突。當(dāng)孩子獨自面對霸凌時,因為缺乏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自然不知道該如何反抗,只能選擇逃避。家庭本應(yīng)是孩子勇氣的 “加油站”,卻在錯誤的教育方式下,變成了勇氣的 “屠宰場”。?
學(xué)校的 “忽視與和稀泥”,讓孩子的勇氣無處安放?
學(xué)校作為孩子學(xué)習(xí)生活的重要場所,本應(yīng)是抵御霸凌的 “防護盾”,可有些學(xué)校的處理方式,卻讓孩子的反抗勇氣逐漸消散。當(dāng)孩子鼓起勇氣向老師報告被霸凌時,有些老師會輕描淡寫地說 “小孩子之間打鬧很正常,別太較真”,甚至讓雙方 “各退一步”,沒有真正懲罰欺凌者,也沒有安撫被霸凌的孩子。這種 “和稀泥” 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覺得 “就算我反抗了,也沒人會幫我”。10 歲的小宇曾多次向老師反映被同學(xué)堵在走廊欺負,可老師每次都只是口頭警告欺凌者,沒過幾天,小宇反而遭到了更兇狠的報復(fù)。從此,小宇再也不敢向老師求助,也不敢反抗 —— 他知道,反抗不僅沒用,還會讓自己陷入更危險的境地。學(xué)校的忽視,讓孩子失去了對 “正義” 的信任,也讓他們逐漸放棄了反抗的念頭。?
霸凌者的 “威脅與恐嚇”,給孩子的勇氣套上枷鎖?
欺凌者往往會用暴力威脅、孤立排擠等手段,給孩子的勇氣套上沉重的枷鎖。他們會對被霸凌的孩子說 “敢說出去,就打你”“如果你告訴老師,我們就再也不跟你玩了”,利用孩子對暴力的恐懼和對友誼的渴望,讓孩子不敢反抗。有些欺凌者還會聯(lián)合其他同學(xué)孤立被霸凌者,讓孩子陷入 “沒人愿意和我做朋友” 的孤獨中。在這種恐懼和孤獨的雙重壓力下,孩子會覺得 “反抗只會讓情況更糟”,不如默默忍受。就像小峰,因為害怕被關(guān)廁所,也害怕被同學(xué)孤立,所以即便被搶錢、被欺負,也不敢告訴任何人,更不敢反抗。欺凌者的威脅,像一張無形的網(wǎng),把孩子的勇氣牢牢困住,讓他們無法掙脫。?
孩子自身的 “自我否定”,讓勇氣徹底消失?
長期的霸凌和外界的不理解,會讓孩子產(chǎn)生嚴重的自我否定,覺得 “被霸凌是因為我不夠好”“我就是個沒用的人,根本沒能力反抗”。這種負面認知,會讓孩子從內(nèi)心深處失去反抗的動力。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反抗是徒勞的,甚至?xí)J為 “我活該被欺負”。8 歲的樂樂因為身材瘦小,經(jīng)常被同學(xué)嘲笑 “小矮子”,時間久了,樂樂也覺得自己 “很沒用,連反抗的資格都沒有”。當(dāng)同學(xué)再次欺負他時,他連躲閃都不敢,只是默默承受。孩子的自我否定,就像一杯毒藥,慢慢侵蝕著他們的勇氣,讓他們徹底放棄了反抗的念頭。?
偷走孩子反抗勇氣的,從來不是單一的因素,而是家庭、學(xué)校、社會及孩子自身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要幫孩子找回反抗的勇氣,家長要改變 “否定式教育”,多鼓勵孩子表達想法,教他們應(yīng)對沖突的方法;學(xué)校要重視校園霸凌問題,建立完善的處理機制,及時保護被霸凌的孩子,嚴厲懲罰欺凌者;社會也要加強對校園霸凌的關(guān)注,營造 “拒絕霸凌、勇敢說不” 的氛圍。更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被霸凌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有權(quán)利反抗,也有很多人會站在他們這邊,保護他們。?
每個孩子都該擁有反抗不公的勇氣,都該在安全、溫暖的環(huán)境中成長。別讓霸凌偷走孩子的勇氣,別讓陰影籠罩孩子的童年。讓我們一起努力,幫孩子重拾勇氣,讓校園不再有霸凌的陰霾。#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