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亚洲五月aV|www91com|性导航 日韩无码|夫妻单男一区二区|AV成人日韩极品|国产精品1区2区|激情五月天综合国产色播AV在线|69.com日本|欧洲精品免费观看|伊人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柏文喜:如何看待上市險企發(fā)行可轉債
2025-09-16 12:42來源:柏文喜

一、 什么是可轉債,與傳統(tǒng)資本補充債券有何不同?

可轉換債券(Convertible Bond, CB) 是一種“債+股”混合融資工具:  
 - 債權階段:發(fā)行人每年支付票息,到期償還本金;  
 - 股權階段:持有人可按約定轉股價把債券換成發(fā)行人的普通股,轉股后債券注銷,持有人變成股東。  

傳統(tǒng)資本補充債券(如次級債、永續(xù)債) 只能“補資本”,不能“變股份”。  

|維度|可轉債|資本補充債/永續(xù)債|
|資本屬性|轉股前計入負債,轉股后計入核心一級資本|一般計入附屬資本或核心二級資本|
|票息|可以零息(如太保、平安此次)|必須定期付息,且利率高于同期限國債|
|期限|5 年左右,到期前可贖回/回售|永續(xù)或 10 年以上|
|對原股東攤薄|轉股后攤薄 EPS|不攤薄|
|投資者退出|轉股、二級市場賣出、到期還本|只能收取本息或二級市場賣出|

因此,可轉債=“低成本債+延遲股權”,對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提升路徑更優(yōu):一旦轉股,直接增厚核心資本,而傳統(tǒng)資本債只能提升附屬層級。

二、零息可轉債為何有人買單?太保、平安的“底氣”在哪?

投資者角度——“不要利息,要資本利得”  
 1. 港股市凈率普遍 <1,H 股對 A 股折價 20-30%,估值修復空間大;  
 2. 轉股溢價 18-25%,但股價若上漲超過轉股價即可兌現(xiàn)高額收益;  
 3. 債底保護:即使股價不漲,到期拿回本金,下行風險有限;  
 4. 長線資金配置需求:全球養(yǎng)老金、主權基金對高股息+中國復蘇貝塔有剛性配置,可轉債提供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工具。

發(fā)行人角度——“四重底氣”  
 1. 監(jiān)管指標仍寬裕:太保、平安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 200% 以上,并非“缺錢救命”,而是“提前鎖便宜錢”;  
 2. 利率窗口:港元利率隨美元回落,零息也能發(fā)得動;  
 3. H 股流動性差、折價大,通過可轉債“引長線外資+未來轉股”可變相提升港股流動性;  
 4. 戰(zhàn)略故事清晰:募資投向“大康養(yǎng)+AI+國際化”,盈利周期長,與可轉債 5 年久期匹配,可降低短期 ROE 攤薄壓力。

三、 上市險企發(fā)境外可轉債的“好處”與“難點”

好處  
 - 近乎零成本:零票息+負到期收益率,財務費用遠低于境內永續(xù)債(4-5%);  
 - 補核心資本:轉股后直接增加核心一級資本,緩解“償二代”二期對長壽保單、利率風險的高資本占用;  
 - 市值管理:長線外資入股+未來轉股,對 H 股估值形成底部抬升效應;  
- 幣種對沖:港元融資、港元投資(港股、境外不動產),自然對沖匯率風險。

難點  
 - 監(jiān)管雙軌:需同時滿足港交所上市規(guī)則、中國證監(jiān)會境外發(fā)行備案,對信息披露、路演時間要求高;  
 - 轉股不確定性:若 5 年內股價持續(xù)低于轉股價,到期需一次性償還大額本金,形成“集中兌付”壓力;  
 - 攤薄預期管理:雖屬延遲攤薄,但仍需向原有股東(尤其 A 股)解釋“為何現(xiàn)在低價引戰(zhàn)”;  
 - 評級約束:目前僅中國平安、太保擁有國際評級(A 區(qū)間),二線險企若無評級,境外訂單很難募集。

未來走勢判斷  
 - 2025-2026 年將迎來“小高峰”:利差損+低利率倒逼更多險企補資本,港股折價仍大,監(jiān)管對創(chuàng)新資本工具持鼓勵態(tài)度;  
 - 發(fā)行主體集中在“H+A”龍頭:年保費收入 >3000 億、核心償付能力 180% 以上、具備國際評級的國壽、新華、太平有望跟進;  
 - 條款趨于“更股性”:初始溢價或從 20% 抬升至 25-30%,同時增設“強制轉股”或“到期贖回溢價”以降低到期還債風險。

四、會有更多險企“走出去”發(fā)可轉債嗎?

結論:會,但仍是“少數(shù)派”游戲。  

驅動因素  
 1. 境內利率雖低,信用利差已壓縮,同期限資本補充債利率 3.5-4%,高于境外零息;  
 2. 償二代二期+利率下行 使行業(yè)資本缺口持續(xù)高位,估算 2025-2027 年壽險業(yè)合計需補充資本 4000-5000 億元;  
 3. 港股再融資備案制+國際長線資金對中國保險資產低配的再平衡需求,提供了“窗口期”。

制約因素  
 - 只有“H+A”雙重上市才具備流動性與外資基礎;  
 - 國際評級門檻把大部分二線公司擋在門外;  
 - 匯率與跨境資金流動:若美元利率再度走高或人民幣出現(xiàn)貶值預期,港元融資優(yōu)勢將被削弱。

綜合來看,境外零息可轉債將成為頭部險企“標配”資本工具之一,但短期內難以復制到全行業(yè)。預計 2025 全年還有 1-2 家大型集團完成發(fā)行,總規(guī)模 250-300 億港元;中小險企仍將以境內永續(xù)債、股東增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