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僅2021臺!騰勢N9叫好不叫座,癥結(jié)何在?
2021臺。這個數(shù)字像一記悶棍,砸在騰勢N9的車頭上。
上個月還是2104臺。再往前,曾沖上過5018臺的高點。
現(xiàn)在呢?月銷2021臺。跌得悄無聲息,卻讓人心頭一緊。
叫好。不叫座。
四個字,像極了某些人的命運——才華橫溢,卻無人問津。
騰勢N9,是不是也走到了這個岔路口?
成都車展剛過。新能源大型SUV的戰(zhàn)場,火藥味濃得化不開。
長安深藍S09,起步不到23萬。
領(lǐng)克900,卡在30萬區(qū)間。
問界M8,月銷直接沖上兩萬臺。
而N9?在39萬的起售價上,孤零零地站著。
39萬。全系標配三電機。
900多匹馬力。零百加速不到4秒。
虧電油耗6.3升。純電續(xù)航202公里。
賬面數(shù)據(jù),漂亮得不像話。
可消費者在想什么?
“性能過剩。”
“家用要這么猛嗎?”
“三電機,是不是有點太過了?”
是啊?,F(xiàn)在主流是什么?雙電機。甚至單電機。
理想L系列,單電機撐起一片天。
問界M8,雙電機打遍天下。
你騰勢N9,上來就是三電機——
像一個武林高手,掏出一把屠龍刀。
問題是……對手是龍嗎?
產(chǎn)品力不弱。這是事實。
2.0T插混+三電機,技術(shù)堆得扎實。
空懸。電吸門。冰箱。五區(qū)空調(diào)。全系標配。
后排屏幕?高配才有。
音響品牌?高低配區(qū)分一下。
但整體誠意,沒得挑。
尺寸呢?比問界M9還大一圈。
六座布局。女王座椅。
坐進去,像坐在移動的客廳。
舒適性?沒話說。
可為什么賣不動?
定價。還是定價。
39萬起步。比領(lǐng)克900貴了整整10萬。
這10萬,買的是什么?
是那多出來的一臺電機?
是那零點幾秒的加速提升?
消費者不傻。他們算得清。
“我需要4秒破百嗎?”
“我每天通勤,油耗6.3升,真能省出10萬?”
“冰箱有用,但一年開幾次?”
高端品牌??倫鄱酥茏印?/p>
騰勢,從誕生那天起,就被賦予“比亞迪天花板”的使命。
D9賣得不錯。
N7有亮點。
可N9……是不是太急于證明自己了?
我們回頭看看市場。
30萬區(qū)間,是廝殺最慘烈的戰(zhàn)場。
每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
領(lǐng)克900知道。
問界M8知道。
深藍S09更知道。
騰勢N9呢?
它似乎想用“堆料”贏得尊重。
可市場回應(yīng)它的,是冷靜的計算器。
有沒有解?
有。
推出雙電機版本。
把門檻拉到35萬以內(nèi)。
想想看。35萬,買到一輛尺寸比M9還大、標配空懸冰箱、六座舒適布局的插混SUV——
會不會有人心動?
會不會有人立刻下單?
會。一定會。
持幣觀望的人,大有人在。
他們不是不想要好車。
而是……價格得合理。
騰勢,能不能放下身段?
能不能不再執(zhí)著于“全系三電機”的執(zhí)念?
高端,不等于高冷。
豪華,不等于不接地氣。
你看BBA。當(dāng)年也是百萬門檻。
現(xiàn)在呢?3系、A4L、C級,哪個不是拼命下探?
為的是什么?
市場份額。用戶基數(shù)。品牌聲量。
騰勢N9,缺的不是產(chǎn)品力。
缺的是……一點靈活。一點妥協(xié)。一點對市場的敬畏。
技術(shù),我們信你。
比亞迪的三電,沒得黑。
但造車,不只是技術(shù)競賽。
更是心理博弈。
消費者要的,不是參數(shù)表里的“最優(yōu)解”。
而是錢包、需求、欲望之間的“平衡點”。
N9離這個點,只差一步。
一步,就是那10萬的距離。
或許,騰勢在想:
“降價,會拉低品牌調(diào)性?!?/p>
“雙電機,不夠高端?!?/p>
可如果沒人買,再高端的品牌,也會被遺忘。
歷史從不缺少“叫好不叫座”的悲劇。
柯達。諾基亞。太多例子。
所以。
騰勢,聽見市場的聲音了嗎?
那2021個車主選擇了你。
還有更多人,在等一個更合適的理由。
一個價格的理由。
一個配置的理由。
一個……“我可以擁有”的理由。
別讓好車,困在定價的牢籠里。
別讓技術(shù),成為銷量的絆腳石。
N9本可以更耀眼。
只要……再近一點。
再親民一點。
市場永遠在等答案。
而答案,往往藏在消費者的錢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