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晨跑時踩碎第一片落葉,才驚覺秋已悄悄跟在身后。那是片懸鈴木的葉子,邊緣卷著圈淺黃,像誰用畫筆輕輕描過,中間卻還透著盛夏的深綠,躺在紅磚路上,被露水浸得軟乎乎的。我彎腰拾起,指尖觸到葉脈的紋路,像摸著時光的掌紋——原來秋葉變黃,從不是一夜驟變,而是跟著日子,一點點把綠釀成黃。

小區(qū)里的銀杏是最先“露怯”的。月初路過時,枝頭還攢著滿樹綠,只有頂梢?guī)灼~子,被秋陽曬得微微泛金,像給樹冠鑲了圈碎鉆。過了十來天,再看時,金黃已順著枝椏往下爬,一半綠一半黃的葉子擠在枝頭,風一吹,便晃出細碎的光影,像打翻了黃綠兩色的顏料盤。有晨練的老人牽著狗經過,仰頭嘆一句“又黃了些”,語氣里沒有惋惜,倒像和老熟人打招呼,自然又親切。
我總愛繞遠路,沿著河邊的香樟道走。香樟葉厚,變黃也慢,大多時候是深綠中藏著幾片褐黃,不像銀杏那樣張揚??赡程煊旰?,忽然發(fā)現樹根下積了一層落葉,濕噠噠地貼在地上,黃得透亮,混著新落的青果,散發(fā)出草木特有的腥甜。有個小姑娘蹲在樹下,用樹枝把落葉擺成小圓圈,黃葉子當裙擺,青果做紐扣,嘴里念念有詞。她媽媽站在一旁,手里提著剛買的菜,笑著看她,陽光穿過香樟的枝葉,在兩人身上投下斑駁的碎影——秋的黃,原來也藏著這樣溫柔的熱鬧。

最妙是午后的公園。梧桐葉黃得最有層次,靠近葉柄的地方還帶著青,中間是淺黃,葉尖卻已染成深褐,像一幅漸變色的畫。風穿林而過,葉子便“嘩啦啦”地落,有的打著旋兒飄下來,有的直直墜到地上,踩上去“咔嚓”響,像踩碎了一地黃光。老人們坐在長椅上曬太陽,腳邊堆著剛撿的銀杏果,用報紙包著,散出淡淡的澀香;年輕人鋪著野餐墊,把落葉拼成愛心,舉著手機拍照,笑聲混著葉響,讓秋的寧靜里多了幾分鮮活。
傍晚回家,路過老巷時,看見修鞋的大爺正收拾攤子。他把板凳往墻角一靠,撿起落在工具箱上的楓葉,那葉子紅得像團小火,邊緣卻已卷了邊,黃中帶紅,紅里藏黃。大爺對著光看了看,笑著說“這葉兒,比春天的花耐看”,然后隨手夾進手邊的舊書里。我忽然想起,春天的花是急著綻放,生怕人看不見;而秋葉的黃,是慢慢醞釀,哪怕落在地上,也能成為書里的風景,或是孩子手中的玩具,不慌不忙,自有其韻。
日子一天天過,枝頭的綠越來越少,地上的黃越來越厚。晨起時,落葉上會結薄薄的霜,陽光一照,像撒了層碎銀;傍晚時,夕陽把落葉染成金紅,整條街都浸在暖融融的光里。我漸漸明白,與秋同行,看秋葉漸黃,看的不只是季節(jié)的變換,更是時光沉淀的模樣——不疾不徐,從蔥蘢到金黃,每一步都走得從容,就像人生,歷經歲月打磨,褪去青澀,留下的都是溫柔而堅定的底色。

如今再拾起落葉,已不再感嘆時光易逝。因為知道,秋葉的黃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就像那些藏在落葉里的笑聲、老人的淡然、孩子的天真,都會隨著這抹黃,悄悄住進記憶里,成為往后歲月里,一想起就覺得溫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