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少吃蘿卜、茄子,多吃這個潤燥菜,清熱化痰、涼血解毒,教你調餡包餃子,鮮嫩多汁,營養(yǎng)美味
入秋之后,菜市場的蘿卜、茄子還堆得滿當當,但吃著總覺得少點意思,蘿卜偏涼,燉著吃沒滋味;茄子吸油,炒著吃又太膩。前幾天去小菜攤,看到剛摘的絲瓜還帶著水珠,攤主說“秋天吃絲瓜最潤燥,比蘿卜茄子養(yǎng)人”。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用它做了餃子餡,沒想到按攤主說的 “吸水分技巧” 做好后,絲瓜翠綠不出水,咬一口滿是清香,孩子居然主動加了一碗!今天就把這道絲瓜素餡餃子分享給大家,入秋后多吃潤燥,做法簡單還營養(yǎng)。

要說秋天的“天然潤燥菜”,絲瓜絕對得排第一。民間常說 “秋吃絲瓜,清熱又化痰”,入秋的絲瓜嫩得能掐出水,不僅富含維生素 C 和膳食纖維,還含有大量水分,吃了能緩解秋燥帶來的口干舌燥。中醫(yī)認為絲瓜性涼味甘,有清熱化痰、涼血解毒的功效,秋天干燥容易上火,吃點絲瓜餃子,比吃辛辣的蘿卜、油膩的茄子更養(yǎng)腸胃,還不用擔心長肉。

絲瓜入餡的吃法,在南方可是老家常了。以前秋天絲瓜豐收,家家戶戶就用它搭配雞蛋做餃子,既能讓全家吃飽,又能補水分。絲瓜的做法其實不少,清炒容易老,煮湯又清淡,唯獨做成餃子餡最妙,經過鹽腌擠水、加碎方便面吸汁后,脆嫩不出水,裹著雞蛋的香,一口下去滿是秋天的清爽味兒,難怪我家孩子吃了還想吃。
食材清單:
普通面粉 300 克、清水少許、新鮮絲瓜 2 根、雞蛋 2 個、小香蔥 3 根、方便面 1 小塊、蝦皮 1 小把、食鹽 2 勺、雞精 1 小勺、五香粉半勺、芝麻香油 1 勺、食用油適量、煮餃子用食鹽 1 勺、蘸料汁
制作步驟:
1.處理絲瓜擠汁

絲瓜去頭去尾,削薄皮,洗凈后切成薄片,再改刀成細絲,放入大碗中加 1 勺食鹽,攪拌均勻后腌制 10 分鐘殺水分。

10 分鐘后,把絲瓜絲放入紗布中,用力擠出水分,擠干后放在案板上切碎,放回碗中備用。
2.和面醒面

300 克面粉倒入盆中,慢慢倒入擠好的絲瓜汁,邊倒邊用筷子攪成面絮狀。下手揉成光滑的面團,蓋上蓋子醒面 20 分鐘。
3.炒雞蛋碎

小香蔥切成蔥花,放入碗中打入 2 個雞蛋,加少許食鹽,用筷子充分攪散。

鍋中倒油,油熱后倒入雞蛋液,用鏟子快速劃散,炒成碎塊,盛出放涼備用。
4.調餡料

放涼的雞蛋碎倒入絲瓜碎中,加入捏碎的方便面、1 小把蝦皮,加 1 勺食鹽、1 小勺雞精、半勺五香粉,最后淋 1 勺芝麻香油,用筷子充分攪拌均勻,餡料就調好了。
5.包餃子

醒好的面團取出來,不用再揉,直接搓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子。每個面劑上撒點干面粉,用手按扁,再用搟面杖搟成中間厚、邊緣薄的餃子皮。

取一張面皮,中間放適量餡料,用平時習慣的手法捏緊收口,依次包好所有餃子生胚。
6.煮餃子

鍋中加足量水,燒開后加 1 勺食鹽,下入餃子。等餃子表面定型后,用鏟子輕輕推動防止粘連,大火煮開后點 1 次涼水,再次煮開后,餃子全部浮起來就熟了,撈出裝盤即可。
7.出鍋品嘗

煮好的絲瓜素餡餃子,個個薄皮大餡,餃子皮透著淡淡的淺綠色,能看到里面翠綠的絲瓜和金黃的雞蛋。咬一口,外皮柔軟有筋道,內餡脆嫩鮮香,絲瓜帶著自然的清甜,雞蛋碎滿是蔥香,方便面碎吸滿了汁水,還有蝦皮的鮮,一點不寡淡。蘸點香醋或辣椒油,一口一個停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