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雷克薩斯發(fā)布了新款I(lǐng)S的官圖,看起來好像又是一波“微調(diào)”,但實際上,你要是真琢磨進去,這里面學問可不小。大家都知道,現(xiàn)在買中高端轎車,無非就是奔著寶馬、奔馳、奧迪那幾款去,可偏偏IS這個家伙,就是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你說,這種“固執(zhí)”到底值不值得?是不是老把傳統(tǒng)掛在嘴上就是落后?還是說堅持本心就能活出真我?這事兒,得好好掰扯掰扯。
我們先看看外觀。你要是只盯著車頭上的那張大嘴,覺得跟之前差不多,那就低估了這幫雷克薩斯設(shè)計師的細致勁頭。前臉調(diào)了氣勢,線條收得更利,尤其是這個黑色面板,反倒透露著一種不服氣的狠勁。車漆給了新色,“中子灰”聽著高科技,摸起來質(zhì)感也不賴。仔細琢磨,IS其實一直在悄悄變化,只不過玩的都是點到即止、不丟本色這一套。
來到側(cè)面,那種運動范兒直接拉滿——寬體翼子板、上揚腰線、新款輪圈、紅卡鉗……你完全能想象這車停小區(qū)里,路過的人都得多看兩眼。尺寸上微調(diào)了下,車長加了點,但別期待什么空間革命,畢竟軸距就那點料,想讓后排變得多寬敞雷克薩斯才懶得迎合你,各取所需吧。
車尾依舊夠潮,沒什么“大動作”,但細節(jié)二次創(chuàng)作,比如弄個黑擾流、貫穿尾燈、雙色包圍,還有那個擴散器和雙邊雙出排氣,都是給你視覺上的重拳。對于一輛被定義為運動轎車的車而言,這些東西就是畫龍點睛,再多就變蛇添足了。
重點還是坐進車里之后才感受到變化。你會發(fā)現(xiàn),雷克薩斯終于開始明白了,“科技感”不是光靠屏幕尺寸堆出來的。雙12.3英寸大屏沒丟,但操作邏輯更直白,觸控板直接干掉,給你實體按鍵+旋鈕。有的人可能覺得落伍,但雷克薩斯就吃這套:開車的時候你不用低頭狂摸屏幕,摸到旋鈕就是對應的功能,省心。你要說這玩意兒不智能,反而是“笨”得人性;你要說這不夠逼格,那只能說明你被廣告套路了。Type-C接口、無線充電也都補齊了,該跟上的不會落下。最有意思的是用上了環(huán)保材料,這既是服低碳的軟,也是雷克薩斯自己對“高級感”的理解。
說到底盤和智能系統(tǒng),這次是真的有東西??勺凖X輪比轉(zhuǎn)向系統(tǒng)、AVS電磁自適應懸架,這些都不是擺設(shè),直接影響你的開車體感。那套主動安全和駕駛輔助,老實說有點驚喜:前碰撞預警、主動剎車、盲區(qū)監(jiān)測、后碰撞,甚至還有透明底盤,高速上法寶還多了自動變道、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你說這是不是和主流齊平了?我覺得雷克薩斯其實是補作業(yè),這種遲到比永遠不到起碼強點兒。
動力方面呢,這次就是350和300h兩款,還是那套3.5L V6自吸和2.5L混動。你可能會問:為啥沒來個更多的選擇?雷克薩斯一直就喜歡把自己用戶群切得窄,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兒。外界熱炒說以后可能引入2.4T混動,但目前還只是猜測。那個坊間流傳已久的自吸V8,這次算是徹底拜拜了。你要激烈點的動力體驗,就只能靠自己改了,這也算是雷克薩斯的底線。
說到這,不得不聊聊IS的大環(huán)境?!癇BA”這三座大山壓得IS喘不過氣,這市場每年就那么多份額,想搞突圍,得有自己的獨門秘籍。寶馬3系一貫是司機之車,操控是強項,但IS沒想跟它硬碰硬,而是講究那種線性細膩的機械質(zhì)感,你要是真會開車,一下就能區(qū)分出來。雷克薩斯這次在底盤、轉(zhuǎn)向上下了些功夫,其實就是想拉近和3系的差距,但想超越,談不上,還得再練幾年。
奔馳C級怎么說?它主打的是豪華氛圍和品牌溢價,你進車一坐就知道什么叫“自帶咖啡廳燈光”。IS多屏幕是補齊短板,但設(shè)計感還是傳統(tǒng)那一套,靠的是雷克薩斯多年積累的“靠譜”口碑,還有后驅(qū)/四驅(qū)可選這些基礎(chǔ)上的底盤規(guī)格。它也沒想跳舞,只是告訴你:可以選別人,但我們有自己的小堅持。
奧迪A4L這家伙呢,每次看配置表都是全民型選手,科技強、終端優(yōu)惠多。IS就屬于被稱為小眾的那個,沒跟你拼尺寸和空間,讓你看得見底盤配置和駕駛體驗。你覺得自己不是路人甲,IS或許能讓你找到點獨特感。
可別忘了這些新能源電動小鋼炮——比如極氪007、特斯拉Model 3,每天高喊智能、自動、激情。如果你就認準了機械質(zhì)感,討厭千篇一律,那IS其實是在堅守“差異化”。不是誰都能成為銷量冠軍,但你反而能活成一股清流。
回過頭來想想,這次IS的“中期微調(diào)”,外人也許覺得“牙膏又擠沒了”,但懂的人看得明白,這就是對核心車主的一次精準回應:我們不加長、我們不渦輪、我們保留自吸和后驅(qū),我們把配置補齊。你愿意買就買,你不喜歡也沒勉強。它沒有迎合市場上“空間為王”,也沒去玩爆炸動力和虛假科技感,就是在有限空間內(nèi)讓你感受到機械本源的快樂。
智能這塊兒確實進步了,但說實話這東西也就是末端加分項。雷克薩斯一直沒覺得要靠電子去掩蓋機械短板,因為它本身就是主打底盤、質(zhì)感、耐用度。沒事不怕你拉著小孩刷屏,怕的是你開久了才發(fā)現(xiàn),純粹駕駛樂趣被抹掉了。
再看看市場這個圈子,是不是大部分車都在努力變“聰明”?但聰不聰明,其實就是個手段,目的還是讓你用得舒服。雷克薩斯玩智能升級,但內(nèi)核還是自吸后驅(qū)和底盤硬實力。這種堅持,就像飯館里煲湯的師傅,別人速度快味道濃,它慢火燉,端出來才有味兒。你要追求“碗大湯多”,雷克薩斯一定不是你那杯茶;但你要跑味道,那種細節(jié),這車沒丟。
想一想,電動化浪潮下,各種動力都在進步,“智能”也是標配,原本我們覺得高級的機械感、駕駛?cè)の对絹碓较∪?。你說這東西該不該淘汰?市場上沒有“正確”,只有各取所需。雷克薩斯IS這一套,或許不是大眾口味,但它代表的是另一種生活的選擇:忠于自我、不跟風、不妥協(xié)。
從這次的改款你能看到,每一步都是雷克薩斯自己的節(jié)奏。它不給你華麗的外殼,也不給你變成智能機器的體驗,而是讓你在有限的機械里體驗純粹的快樂,哪怕這個快樂只能被少數(shù)人感受到。這就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對市場的一種回答:運動轎車可以有不同的活法,不必千篇一律,不必復制爆款。
最后聊聊現(xiàn)實的選擇。你說像IS這樣的車,是不是還有活路?短期看,可能不會稱霸銷量榜,但它能讓懂行的人找回些開車的本質(zhì)。這和我們生活里很多事一樣,你可以追求效率、科技,但總需要留一處給原本的心情、熱愛和那份“傻傻堅持”。雷克薩斯IS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我們:有些事,你非得做才行,哪怕世界都在變,也要不變地活下去。
這樣的固執(zhí),到底算不算美德?細品之下,答案也許就在每個人的選擇里。
本新聞旨在引導公眾樹立正確價值觀,如發(fā)現(xiàn)內(nèi)容有誤或涉及權(quán)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