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度紅網“青椒評論”系列作品
張川
吉首大學

近日,#有小學建議不讓老人接送小孩#一事在網絡輿論場引發(fā)廣泛關注熱議。有網友發(fā)帖稱,廣州南沙區(qū)一小學建議“不讓老人接送小孩”,并在文稿中多次強調該項建議。該建議提到,“老年人自身身體狀況可能引發(fā)安全風險,由此帶來的安全問題需要家長朋友們高度重視和關注?!边€提到“要著重考慮老人的身體狀況是否勝任”,并表示身體狀況欠佳的老人,不要接送學生。
9月11日,南沙區(qū)教育局一工作人員稱:“盡量不讓老人接送小孩的建議主要是出于對學生安全問題的考慮。該建議并非強制要求,多次強調可能是擔心部分家長未能及時關注到相關信息。”
坊間一直流傳一個熱梗,“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幽默”,代入此事大可以換做“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會建議”。另一個能概括此事的熱詞是“正確的廢話”。所謂正確的廢話,就是正確但無用的話,這類表述既缺乏反映客觀現(xiàn)實的實際信息,也沒有體現(xiàn)獨立思考的思想價值。盡管說起來順口、聽著順耳,邏輯上也無明顯漏洞,但對于認清問題本質、推動工作進展、落實政策要求、解決實際難題而言,幾乎毫無作用。
出于安全考慮才建議不讓老人接送小孩,按照這個邏輯,老人不能做的事可太多了。比如建議老人不要跳廣場舞、建議老人不要走臺階……這種不接地氣的建議,本質上是把家庭養(yǎng)育的復雜困境簡單歸咎于“老人接送”這一個表象。既無視了雙職工家庭“無人接送”的現(xiàn)實窘境,也忽略了多數健康老人完全能勝任接送任務的客觀事實。
換句話說,這類建議就是用“安全”這個絕對正確的借口,掩蓋了對民生需求的漠視。建議方既不給出“家長無法接送時該怎么辦”的替代方案,也不考慮如何通過完善校園周邊配套,提供托管服務等實際舉措解決問題。說到底,就是用一句“正確的廢話”甩脫了本應主動作為的責任,把難題全推給了無力反駁的家庭。
實際上,公眾早就對這類建議厭煩不已,也因此,“建議不要建議”等熱梗頻出,本質上就是對這類話語的抵抗。那疑問也隨之而來,既然如此,為什么這類“正確的廢話”還是層出不窮?原因大致有二:其一,“正確的廢話”既表明了態(tài)度又避免了犯錯。其二,此類建議無需投入實際成本,又能應付履職要求。拿此事來說,提出“不讓老人接送”的建議,只需動動筆、發(fā)個通知,不用耗費資源去調研雙職工家庭的真實需求,不用協(xié)調力量完善課后托管、校園接駁等配套服務,更不用承擔解決實際問題可能帶來的風險。一言蔽之,這個建議用最低的成本營造出關注安全、積極作為的表象,實則是“懶政”“怠政”的遮羞布。
“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的名言,更是對此類現(xiàn)象的深刻警示。這無疑提醒學校,在提出建議前,必須筑牢調查研究的基礎,杜絕脫離現(xiàn)實、不食人間煙火的奇葩建議。需要注意的是,此前提到“正確的廢話無用但不出錯”,這種“不出錯”更多局限在行政范疇內,而在數字時代的輿論場中,奇葩建議的負面影響遠不止于此。學校聲譽受損只是顯性代價,更深層的危害在于,它會不斷加劇家長“接送難”的焦慮與無助,更會一點點消耗公眾對教育機構本就珍貴的信任。
“退休嫌太早,接孩子嫌太老”“希望學校能去孩子家里接,謝謝”…網友們幾乎趨于一致的評價可見不滿情緒。這不只是一時情緒宣泄,更是對脫離實際的建議最直接的否定。換個角度,其實我們也有很多建議。比如,建議學校多看看雙職工家庭接送難的無奈,建議學校摒棄只提要求不給辦法的行事方式,建議學校多調研、多作為,回歸務實。毋庸置疑,唯有放下“拍腦袋決策”的惰性,真正走進家庭、解決難題,才能讓建議不再是“廢話”,讓教育服務真正暖到人心。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chuàng)文章,僅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紅網立場。轉載請附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編輯 | 吳海剛
審核 | 王小楊
投稿網址 | https://pltg.rednet.cn
紅網·紅辣椒評論欄目,先后榮獲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 四次被推薦為年度“中國互聯(lián)網站品牌欄目”。
紅
辣
椒
評
論
hlj.red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