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這兩周,我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名班主任,“好好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溫暖的力量。

1 文具袋里的蚱蜢
一年級老師臨時有事,校長請沒課的老師幫忙看班??磥砜慈ィ:孟窬臀乙粋€閑著——于是,我就這樣走進了一年級的教室。
作為一名常年教六年級的老師,面對這些剛踏入校園的小不點兒,確實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他們年紀小,認知和理解能力都有限,我用跟大孩子說話的方式和他們交流,他們常常一臉茫然。據(jù)原班老師交代,第一節(jié)課是朗讀,第二節(jié)課寫字。我原本打算安靜地陪他們完成就好。
可一進教室,孩子們一個個睜大眼睛望著我,教室里鴉雀無聲。我看著他們稚嫩的臉,笑了笑說:“咱們其實見過面呀,報名時是我在這里值班?!痹捯魟偮洌粋€小女孩就興奮地連連點頭。我接著說道:“今天你們老師臨時有事,我來陪大家。雖然老師不在,但學習任務不能丟,對不對?”大家乖乖點頭。我問:“那這節(jié)課我們要做什么?”“讀書!”后排一個男孩響亮地回答。他個子偏高,活潑好動,反應快,但有點坐不住。
我順勢說:“那老師來看看,誰讀得最大聲、最流暢、最好聽!讀得好的同學,待會兒獎勵玩游戲!”一瞬間,整個教室朗朗書聲涌起,尤其那個后排男孩,特別賣力。不到五分鐘,他第一個沖上來朗讀,聲音洪亮、一字不差。我當場表揚了他。就這樣,第一節(jié)課在輕松中結束了。
不料第二節(jié)課剛上課,后面就傳來報告聲:“老師,他抓了一只蚱蜢!”我深吸一口氣,略帶驚訝地問:“在哪兒呢?”“在他文具袋里!”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說。我走到那個男孩桌前,輕聲問:“真的嗎?”他一邊點頭,一邊掏出文具袋——果然,里面躺著一只蚱蜢。同學們也都好奇地圍過來。我沒有制止,反而請大家輕輕靠近,一起觀察蚱蜢的顏色、外形,猜猜它吃什么。

我低頭問男孩:“你是不是很喜歡它?”他嗯了一聲。我接著說:“但把它關在文具袋里,不是真正的喜歡,而是占有。這里沒有空氣、沒有草、沒有它喜歡的環(huán)境,時間長了,它會難受,甚至死掉。如果真喜歡,就應該放它回家,讓它自由?!?/span>
男孩眼神一亮,堅定地說:“老師,我現(xiàn)在就把它放回花園!”沒等我回應,他拿起蚱蜢一溜煙跑了出去。那一刻,我心里默默為他點贊。孩子的天性是善良的,只要我們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就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愛與尊重。
2 意外的收獲
今年我依然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但面對的是全新的面孔。開學初,重點仍是習慣養(yǎng)成。我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目標與公約。之后,我微笑著對他們說:“不管過去怎樣,走進這個新班級,你們在老師心中,每一個人都是冠軍!每個人都值得相信!接下來的日子,希望我們既能學得踏實,也能玩得開心?!?/span>
說完,我看到很多孩子露出驚訝又欣喜的表情。之后的課堂上,每當有學生走神或做小動作,只要我看他一眼,再說一句:“你可是很優(yōu)秀的孩子,這樣的行為可不像你哦”,他們大都會不好意思地調整過來。

有學生背書緊張,我會說:“不急,深呼吸,老師等你?!?/span>
有學生不交作業(yè),我會問:“是不是遇到難題了?說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span>
漸漸地,那些曾經(jīng)經(jīng)常不完成作業(yè)的孩子,也開始認真對待任務了,背課文也變得積極起來。作為一個老師,還有什么比看到學生的轉變更值得欣慰的呢?
我也越發(fā)清楚:語言,是一把無形的利器。積極正向的語言,如春風般滋養(yǎng)人的信心與勇氣,讓人更愿意面對問題、主動解決。而消極負面的語言,則像一塊磁鐵,不斷吸走一個人的能量,逐漸擊垮他的斗志。
作為小學班主任,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們比我們想象中更在意老師說的話。所以,不僅要“好好說話”,更要多說正能量的話,注意語言中的語氣、語調與表情——說什么固然重要,但怎么說,往往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