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讓多愁善感的人看后更加惆悵的電影,尤其是當影片結尾處彌勒佛從天而降,輕飄飄的斥責幾句“你倒好”,接著給黃眉童子安排任務并留下兩件法寶,最后輕蔑一笑轉身離去的時候。
在我心中支撐四只小妖怪奮斗意義的高塔在那時霎時崩塌了!也許這就是底層打工人和上層天龍人的環(huán)境和處世壁壘吧!
★
我其實有點理解不了為什么動漫電影都喜歡把傳統(tǒng)認知里慈眉善目的正面形象弄得面目全非,前有《哪吒2》南極仙翁,后有《浪浪山》彌勒佛,一道一僧,倒也齊全了。在這些影片里,他們是既不講什么佛法無邊普度眾生,又不講什么道法自然清靜無為,反而一個兩個都冷漠無情,麻木不仁,視生命如草芥,以權勢為首要。難道一切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虛偽做作?把這些民間信仰的形象弄成如此“偽善”,如此“欲念熏心”,真的好嗎?
★
看完影片,給我一種底層打工人就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做好你自己的牛馬就可以了的感覺——因為你的所謂奮斗一旦觸碰到你“不該”觸碰的部分,等待你的必然是被碾壓的悲劇結局。
別說你什么走投無路,別無他法才選擇了所謂的“奮斗”之路了,你本就應該“茍”著,本就不應該產生一丁點的“非分之想”。根基都是錯誤的,所以最后的悲劇也只能是你自作自受,是活該!所以,西天佛祖沒有嫌棄你們多管閑事,沒有怪罪你們擾人大計,沒有找你們幾個小妖怪的麻煩,沒有把你們挫骨揚灰已經算是“法外施恩”了,還指望什么英雄人物“踩著七彩祥云來接你”。
★
或者說,弱者就應該服從強者的安排。留你在大王洞已經是走了關系了,你就應該安分守己,而不是有“進編制”的非分之想。黃眉怪發(fā)現(xiàn)了你們的價值,留你們在小雷音寺,你們就應該感恩戴德,畢竟這個洞府不是誰想進就能進的。
可是,總有所謂“不識時務”的,總有所謂“良知未泯”的,不論是自認為是“齊天大圣”不懼犧牲的大個猩猩怪,還是其他三只迷途知返舍生忘死的小妖怪。
★
小人物的奮斗史,平凡人的逐夢之旅,總是能振奮人心,讓觀眾為之熱血沸騰的。
于是,我們理解小豬妖和他的小伙伴們的不甘被追殺的命運,共情他們聚在一起渴望通過取經來證明自己,甚至為他們打敗老鼠精被百姓們愛戴感恩而激動——好個小妖怪,好個取經團!
可是,我們也清楚,哪里是誰都配得上取經的?。∧睦锸侵粫泄纷泳屠鲜缶@樣能被打敗的敵人??!
要知道,取經團是不只有四人一馬的啊,六丁六甲,山神河神土地老兒,簡直是有海陸空全套輔助啊。
要知道,所謂的取經團敵人可能是真正取經團成員的故舊親知,怎么樣都能扯得上淵源關系的。
沒有這些輔助,沒有這樣網(wǎng)絡,就貿然組個團走上“取經路”,豈不天方夜譚?即使會有小范圍的成就,但最終也只是會被“打回原形”,非但徒勞無功,而且還不如沒有開始之前的樣子。畢竟,化妖之路也是慢慢長途啊。
★
影院里小朋友們很開心,時不時傳出笑聲。小豬妖以身刷缸的反差感,黃鼠狼的喋喋不休,大猩猩的暴揍老鼠精……都讓觀眾興奮不已。
影片也有不少溫情脈脈的地方,讓觀眾淚濕眼眶。老和尚的真情款待,豬媽媽的關懷操心,小妖怪們的互幫互助,這些都是很不錯的地方。
尤其是豬媽媽那一部分,簡直就是我們七零后八零后母親的化身,脾氣又急躁,又不怎么會表達對孩子的關心,總是用帶著火藥味斥責口吻來關心著你吃了嗎喝了嗎。讓人看著親切又感動。
★
觀眾其實都希望是美好的結局,希望在最危險的關頭,要么孫大圣一聲“妖怪休走”,然后金箍棒劈空而至;要么彌勒佛一句“孽畜休得猖狂”,然后妖怪嚇得化為原形跪地求饒。
可是,影片制作人卻不愿意這樣,他就讓小人物去直面強大的對手,即使給了他們所謂的“大招”,但結果還是一樣,被打回了原形,甚至在彌勒佛出場后,他們的結局更讓人意難平了!
★
想來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哪里有那么多的英雄救美,哪里有那么多的梁山好漢,你可以倚仗的也許就只有你自己——雖然你自己可能最后也只是失敗告終,畢竟,nobody 也只是一個nobody。
所以,這部電影可能還是適合小朋友們看,熱熱鬧鬧,歡歡快快,然后把傷感就留給大人們吧。
★
據(jù)說原作者還是我們山西人,影片里還有很多山西元素,難怪那個豬媽媽那么親切。不知道“浪浪”二字有沒有我們山西方言里“個浪浪”的意思。“個浪浪”就是小地方的意思,帶入影片,小地方的小妖怪,又能折騰起多大的風浪呢?
是啊,每個人的一生不都是這樣?本來可以“茍”著“且”著了此一生,可總是有人會起了“浪”心,想著去做一些大事。然而,也許在哲學家們從長遠的視角來看,無論是“茍且”,還是“折騰”,結局不都是一樣嗎。
可是,我們其實都知道結局是不一樣的,就像底層人和天龍人怎能一樣?!只是,我們很多時候不敢去“浪”,因為我們沒有那么多的試錯成本,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為我們犯了錯兜底啊。
所以,即使人生就是一場毫無章法的鬧劇,但,除非真的沒有辦法,一旦有條件了,還是得“鬧”??!畢竟,“鬧”才能推動發(fā)展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