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車圈里有個事兒挺有意思,大伙兒都在討論。
就是那個曾經(jīng)讓無數(shù)人夢寐以求的寶馬5系,最近的銷量和價格,都讓人有點看不懂了。
您想啊,這車剛上市那會兒,想開回家,沒個四五十萬的預算想都別想,那可是身份的象征。
可現(xiàn)在呢,風向全變了,價格一路往下掉,聽說入門款的車型,優(yōu)惠完三十來萬就能落地了。
按理說,這么大的降價,買的人不應該排起長隊嗎?
可怪就怪在這兒,根據(jù)8月份公布的數(shù)據(jù),寶馬5系全國就賣了七千九百多臺,連八千臺的邊兒都沒摸到。
這個成績,不僅被老對手奔馳E級和奧迪A6L甩在了身后,比它自己7月份九千多臺的銷量還少了一千多臺。
這就讓很多人納悶了:價格都降成這樣了,怎么反而賣不動了呢?
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今天咱們就當一回偵探,好好把這背后的原因給捋一捋,看看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咱們得先從最現(xiàn)實的問題說起,那就是錢。
很多人看到寶馬5系降價,第一反應是“真便宜,可以買了”。
但是,買車這事兒,不能只看它自己降了多少,還得看看它周圍的“鄰居”們是什么情況。
現(xiàn)在的汽車市場,尤其是豪華車市場,競爭那叫一個激烈,簡直是“刺刀見紅”。
你寶馬5系降價,隔壁的奧迪A6L降得可能比你還狠。
奧迪A6L在圈里是出了名的“優(yōu)惠大戶”,常年靠著巨大的折扣來吸引顧客。
這么一來,寶馬5系的降價優(yōu)勢就顯得沒那么突出了。
消費者心里都有一桿秤,當兩臺車都擺在面前,寶馬5系可能還是要比奧迪A6L貴上那么一兩萬。
這時候,大家就會開始琢磨了,我多花這些錢,買到的東西值不值?
如果感覺差別不大,甚至奧迪的配置還更高一點,那很多人自然就會選擇更實惠的那一個。
所以說,寶馬5系現(xiàn)在的銷量,很大程度上是靠著優(yōu)惠力度在硬撐著。
前幾個月優(yōu)惠大的時候,銷量還能沖一沖,現(xiàn)在優(yōu)惠稍微往回收一點,銷量馬上就掉下來了,這說明它的產(chǎn)品吸引力,已經(jīng)不像以前那么能打了,價格成了決定很多人買不買的關鍵因素。
說完了錢的事,咱們再來聊聊“面子”上的事。
買這個級別的車,說白了,很大一部分消費就是為了 cái “面子”。
車開出去,得有氣場,得讓人覺得高級、有品位。
可偏偏這一代全新的寶馬5系,在外觀設計上,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
寶馬給它裝上了一個會發(fā)光的“大鼻孔”進氣格柵,晚上看著是挺炫酷,辨識度也高,但很多人覺得這種設計有點太張揚了,甚至有點“汽配城”的感覺,少了一份豪華車應有的穩(wěn)重和典雅。
再跟上一代寶馬5系比,差距就更明顯了。
上一代車型那叫一個經(jīng)典,車身線條流暢又大氣,比例堪稱完美,很多人都說它像一臺縮小版的7系,那種高級感是刻在骨子里的。
而這一代新5系,雖然車身尺寸更長更大了,長度超過了5米1,軸距也超過了3米1,數(shù)據(jù)上非常漂亮,但看起來總覺得有點臃腫,不夠協(xié)調(diào),沒有把尺寸優(yōu)勢完全轉化為視覺上的氣場。
你再看看它的兩個老對手,奧迪A6L雖然設計變化不大,但那種四平八穩(wěn)的商務范兒和科技感,一直都很受市場歡迎。
奔馳E級就更不用說了,那個立標一亮出來,豪華感直接就頂滿了,一直都有“小S級”的美譽。
這么一對比,新5系就顯得有點尷尬了,它想走年輕運動的路線,但又不夠徹底,想保留行政級的穩(wěn)重,但設計又過于前衛(wèi),結果就卡在中間,讓很多潛在的買家感到糾結。
如果說外觀還能說是各花入各眼,那車里面的東西可就實實在在了,這直接關系到你每天開車坐車的體驗。
新一代5系的車內(nèi),最亮眼的就是那塊由12.3英寸和14.9英寸屏幕組成的一體式大連屏,科技感確實很強,寶馬最新的車機系統(tǒng)用起來也很流暢。
但是,在很多看不見或者說不太起眼的地方,寶馬的“精打細算”就體現(xiàn)出來了。
比如座椅,這么一臺四五十萬的車,全系用的都是仿皮材質(zhì)。
雖然寶馬的工藝不錯,仿皮摸起來質(zhì)感也還可以,但“仿皮”這兩個字,在很多注重品質(zhì)的消費者心里,就是一道坎。
都花這個錢了,連個真皮座椅都不給,總感覺差點意思。
還有方向盤,入門的525Li車型用的只是普通皮質(zhì),得到更貴的530Li車型才給你升級成真皮的。
這種在配置上的區(qū)別對待,讓消費者能很明顯地感覺到,廠家就是在想方設法地讓你加錢買高配。
更關鍵的一點,是現(xiàn)在國內(nèi)消費者對汽車配置的要求,已經(jīng)被我們自己的國產(chǎn)品牌給“慣”壞了。
就拿駕駛輔助功能來說,新5系雖然標配了L2級輔助駕駛,但最實用、大家用得最多的全速自適應巡航功能,竟然只有最頂配的那款車型才有,其他的都得另外花錢選裝。
這在今天看來,簡直有點不可思議。
你去看看現(xiàn)在十幾萬、二十幾萬的國產(chǎn)新能源車,像理想、蔚來、問界這些,哪個不是把高級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大天窗、好音響給你配得齊齊的?
我們的消費者已經(jīng)習慣了這種“入門即高配”的體驗,再回過頭來看寶馬這種還在為基礎功能搞選裝的“傳統(tǒng)藝能”,自然會覺得誠意不足,性價比不高。
雖然新5系也有一些優(yōu)點,比如全系都有手機無線充電,高配車型還有哈曼卡頓甚至寶華韋健音響,但這些零星的亮點,已經(jīng)很難掩蓋它在整體配置策略上的保守和落后了。
時代真的變了,以前是只要掛著藍天白云的標,車怎么樣都有人買單。
現(xiàn)在,消費者變得越來越精明,選擇也越來越多,光有品牌光環(huán)已經(jīng)不夠了,產(chǎn)品本身必須得有足夠強的實力和誠意,才能在激烈地競爭中站穩(wěn)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