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讀書時,讀到了“一片冰心”的成語故事。由此,我想到了盛唐詩人王昌齡,想到了他那首經(jīng)典的七絕詩篇《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span>
此詩短短四句,既含蓄又堅定,先巧借寒雨孤山來烘托與友人離別的孤寂,后又以“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核心,向遠(yuǎn)方的親友表明:自己雖身處逆境、遭人非議,但品行依然高潔純凈。透過精煉的詩句、豐富的內(nèi)涵和澄空見底的藝術(shù)手法,深刻地展現(xiàn)出王昌齡作為邊塞詩人的豪邁與作為士人的風(fēng)骨。
沿著這首詩清晰的背景脈絡(luò),我走進了“詩家夫子”王昌齡“仕途坎坷、屢遭貶斥、初心不改、心若懷冰”耿直、純潔的心路歷程。
王昌齡自三十歲那年中進士步入官場之后,恰逢唐玄宗和楊貴妃日益荒淫并寵信權(quán)奸、藩鎮(zhèn)的時期。國政日趨腐敗,兵禍連年不斷,王昌齡便通過邊塞、宮怨、閨怨、贈答等各種形式的抒情詩,對無情的現(xiàn)實進行不同程度的揭露和鞭撻。同時,他又對為維護國家統(tǒng)一而戰(zhàn)的正義戰(zhàn)爭,進行熱情的謳歌。
他的正直,他的橫溢才華,他的純潔之心,他的憂國憂民之情,在那個封建時代,并沒有得到朝廷的賞識和器重。相反,在奸佞和諂媚小人的紛紛誣陷之下,王昌齡幾度被貶,嘗盡了官場黑暗和人生無常的酸甜苦辣。
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時年47歲、在汜水縣尉任上,因?qū)埦琵g被罷相表示同情,竟得罪了李林甫等當(dāng)朝權(quán)貴而被貶至嶺南。兩年之后,承蒙朝廷大赦天下,王昌齡由嶺南北返長安。
次年,已經(jīng)50歲的王昌齡,在同僚的“逆諫”下,又被朝廷冠以“不拘小節(jié)”“才情張揚”等之罪,貶到江寧任縣丞。過了兩年,朝廷覺得王昌齡是個難得的人才,又奉召回到了長安。遺憾的是,回到長安的王昌齡并沒有得到重用。同僚的冷眼,朝廷的冷遇,世俗的偏見,讓王昌齡實屬無奈。不久,王昌齡重回江寧任縣丞。
唐玄宗天寶七年(748年),58歲的王昌齡又因鋒芒太露,被以“不護細(xì)行”之罪,從江寧縣丞任上被貶謫至龍標(biāo)尉。直到66歲時才離開龍標(biāo),道經(jīng)安徽亳州時被刺史閭丘曉殺害。
王昌齡一生蒙冤受屈,可他從不低下那顆高貴的頭顱,“孤潔恬澹,與物無傷”。李白曾有詩“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看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睂ν醪g一生的坎坷遭遇深表同情。
王昌齡在盛唐的詩壇,可謂聲名著卓。不僅為后人留下了一百八十多首詩,而且經(jīng)典頗多,贏得了“詩家夫子”的美稱。明代王世貞認(rèn)為:“七言絕句少伯(王昌齡字少伯)與太白爭勝毫厘,俱是神品。”這是對王昌齡詩歌的藝術(shù)成就,給予的最充分的肯定。
這首七絕名篇《芙蓉樓送辛漸》,正是王昌齡在江寧丞任上所作。辛漸是王昌齡的好友,這次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陪好友辛漸從江寧到潤州,在此分手離別。
通過送別好友,王昌齡在詩中抒發(fā)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依然堅守高潔品格的志向。特別是以簡練筆墨融情于景,通過意象隱喻和虛實相生的手法,在送別題材中注入人格宣言,形成蒼茫高遠(yuǎn)的意境與清剛朗健的風(fēng)格,展現(xiàn)了盛唐詩歌的典型藝術(shù)魅力。
“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寒雨籠罩江天的凄清景象,暗喻詩人身處逆境的孤獨心境。“平明送客楚山孤”,清晨送別友人,遙望楚山,仿佛山也因離別而顯得孤獨,映射出詩人內(nèi)心的悵惘?!奥尻栍H友如相問”,詩人叮囑好友,若洛陽親友問我的近況,請代為傳話?!耙黄脑谟駢亍保娧鬯?,詩人表明自己的處境艱難,但自己依舊冰清玉潔,未曾因官場挫折而改變志節(jié)。
王昌齡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親友之間真正的了解和信任。這絕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堅定的自譽。這就是王昌齡,“蒙屈不彎腰,至死不移志?!北憩F(xiàn)出真正詩人的豪邁和士人剛毅的風(fēng)骨。
王昌齡一生大起大落,極像一條“拋物線”,每一個點都顯得是那么的悲慘。可他以“七絕圣手”,成就了另一種永恒。猶如暗夜中的明珠,以其璀璨的精神光芒照亮后人。他的經(jīng)歷給予我們的不僅是感嘆,更是深刻的人生啟示:生命的質(zhì)量不在乎平坦與否,而在于如何以堅韌和創(chuàng)造賦予它意義。即使在最暗的夜,也要做自己的光。
(2025年9月15日于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