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為貧困百姓繳稅
春日的哈拉和林,草原上的積雪剛剛消融,嫩綠的草芽怯生生地探出頭來。蒙古帝國的都城卻籠罩在一片肅殺之氣中。金帳內,蒙哥汗眉頭緊鎖,手中的羊皮紙上密密麻麻記錄著各地呈報的財政數(shù)字。
"京兆、河南兩地的賦稅,竟拖欠至此!"蒙哥汗一掌拍在案幾上,震得銀杯中的馬奶酒濺出幾滴,"沒有錢糧,如何南征?如何完成祖父未竟的事業(yè)?
帳下眾臣噤若寒蟬。這時,一個瘦削的身影出列,正是中書左丞相阿藍答兒。他深陷的眼窩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大汗,臣請命前往徹查兩地財賦。必讓那些中飽私囊的官員吐出吞沒的每一文錢!"
蒙哥汗的目光移向另一側:"劉太平,你素來精于計算,與阿藍答兒同去。朕要看到每一筆賬目都清清楚楚!"
"臣領旨。"劉太平躬身應道,他身材矮胖,手指因常年撥弄算盤而磨出了厚繭。
春風中夾雜著未散的寒意,阿藍答兒和劉太平帶著一隊精銳騎兵離開了哈拉和林。馬蹄踏過剛剛返青的草原,揚起陣陣塵土。
與此同時,忽必烈王子的營帳內,年輕的王子正與幾位漢人幕僚商議政事。忽必烈生得高大魁梧,卻有一雙溫和的眼睛,那是長期與漢人接觸后養(yǎng)成的氣質
"殿下,阿藍答兒此行,恐怕會鬧得民不聊生。"漢人謀士姚樞憂心忡忡地說,"他向來手段狠辣..."
忽必烈輕撫著下巴上的短須:"我已派人快馬加鞭送信給河南的官員,讓他們做好準備。至于百姓..."他頓了頓,"若真有困難,我的府庫還有些積蓄。"
姚樞眼中閃過驚訝與敬佩:"殿下仁德。"
京兆府的官衙內,阿藍答兒的審計如暴風般席卷而來。賬簿被一本本攤開在長桌上,劉太平的手指在算盤上飛舞,發(fā)出清脆的響聲。
"這里,少了三百兩!"劉太平突然停下,指著一頁賬目。當?shù)毓賳T臉色煞白,額頭滲出冷汗。
阿藍答兒冷笑一聲,揮手示意侍衛(wèi):"拖下去,打三十鞭!打完再問他錢去了哪里!"
慘叫聲從院中傳來,其他官員瑟瑟發(fā)抖。阿藍答兒的目光如刀般掃過眾人:"明日開始,重新核定所有田畝、人口。十年內的欠稅,一文也不能少!"
消息如野火般蔓延。農(nóng)民們聚集在村口的老槐樹下,滿臉愁容。
"我家去年遭了旱災,哪有錢補稅?。?/span>"老農(nóng)張老漢捶胸頓足。
"聽說阿藍答兒大人說了,交不出錢就用兒女抵債..."一個婦人低聲啜泣起來。
忽必烈的密使暗中走訪各村,記錄下這些情況。夜深人靜時,快馬將這些消息送往忽必烈的行營。
夏去秋來,阿藍答兒的"鉤考"愈發(fā)嚴酷。牢房里擠滿了欠稅的百姓,市場上多了許多被賣為奴的孩童。京兆和河南兩地怨聲載道,卻無人敢公開反抗。
十月初,忽必烈終于按捺不住,親自來到了河南。他輕裝簡從,沒有驚動阿藍答兒,直接去了鄉(xiāng)間。
在一間破敗的茅屋前,忽必烈見到了臥病在床的李鐵匠。老人的兒子因為欠稅被關進大牢,兒媳被迫為奴,只留下一個五歲的孫女。
"大人,求您救救我兒子..."老人掙扎著要下跪,被忽必烈扶住。
"老丈放心。"忽必烈從懷中取出一袋銀子,"這些夠繳你家的欠稅了。"
老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顫抖著接過錢袋:"這...這..."
"就說是一個過路商人借給你的。"忽必烈輕聲囑咐,轉身離去前,又摸了摸小女孩的頭,"好好照顧爺爺。"
這樣的場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不斷重復。忽必烈暗中派人用自己的財產(chǎn)為數(shù)百戶貧困家庭繳納了稅款。消息不脛而走,百姓們私下稱他為"仁慈的王子"。
阿藍答兒并非沒有耳聞,但他正忙于準備向蒙哥汗匯報的賬目,暫時無暇顧及。直到冬月初,兩地財政審計終于完成。
"共計追回欠稅白銀十二萬兩,糧食八萬石。"阿藍答兒得意地向蒙哥汗匯報,"另有貪官十七人已正法。"
蒙哥汗?jié)M意地點頭:"很好。有了這些錢糧,南征之事可成了。"
就在這時,侍衛(wèi)通報忽必烈王子求見。蒙哥汗有些意外:"讓他進來。"
忽必烈風塵仆仆地走進金帳,向兄長行禮。蒙哥汗注意到弟弟眼中少有的堅決神色。
"聽說你在河南,用自己的錢替百姓繳稅?"蒙哥汗開門見山。
帳內一片寂靜。阿藍答兒的眼中閃過一絲陰鷙。
忽必烈坦然道:"確有此事。那些百姓確實無力繳稅,若逼得太甚,恐生民變。"
"民變?"阿藍答兒冷笑,"王子過慮了。刁民就是欠收拾!"
蒙哥汗抬手制止了爭執(zhí):"此事到此為止。忽必烈,你的心太軟了;阿藍答兒,你也要注意分寸。"他轉移話題,"南征在即,你們都去也可迭烈孫之地參加軍事會議。"
十二月的也可迭烈孫之地,寒風呼嘯。來自各方的蒙古將領齊聚一堂,金帳內炭火熊熊,卻驅散不了眾人心中的寒意——這次南征,不知又有多少人馬革裹尸。
蒙哥汗高坐首位,目光炯炯:"諸位,滅宋之時機已到!朕決定分兵三路:西路由我親自率領,中路由塔察兒統(tǒng)領,東路..."他的目光落在忽必烈身上,"就由忽必烈負責。"
眾將嘩然。東路面對的是南宋最精銳的部隊,地形也最為復雜。
忽必烈卻從容起身:"臣弟領命。但我有一策,可減少我軍傷亡。"
"講。"
"與其強攻,不如先招降南宋邊將。給予厚祿,許以高位,必有人心動。"忽必烈道,"同時派小股部隊騷擾,使其疲于奔命。"
阿藍答兒立刻反對:"這是懦夫的做法!我們蒙古鐵騎所向披靡,何須用這等伎倆?"
蒙哥汗沉思片刻:"忽必烈的策略有其道理。但阿藍答兒所言也不無道理。"他做出決定,"這樣吧,東路以招降為主,但也要做好強攻準備。具體如何,忽必烈可臨機決斷。"
會議結束后,忽必烈獨自站在營地邊緣,望著南方連綿的群山。姚樞悄然走近:"殿下在想什么?"
"我在想,那些即將被戰(zhàn)火吞噬的百姓..."忽必烈輕嘆,"若能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該有多好。"
姚樞低聲道:"殿下的仁心,將來必成大事。"
不遠處,阿藍答兒站在陰影中,冷冷注視著這一幕。他轉身走向自己的營帳,心中已埋下了對忽必烈的深深忌憚。
冬日的最后一縷陽光消失在山后,草原上響起了蒼涼的號角聲。帝國的戰(zhàn)爭機器已經(jīng)開動,而在這洪流中,一顆仁德的種子正在悄然生根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