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得不大,
像一場遲到的對話,
順著窗沿緩緩滑入屋子——
不驚擾茶杯,
不驚動午睡的貓。
我坐在沙發(fā)上,
不讀書,不工作,
只是靜靜聽雨,
像聽一段
從未屬于我的往事。
雨天的下午是透明的,
仿佛一塊忘名的玻璃;
你可以穿過它,
卻很難說清
自己抵達(dá)了哪里。
幾次我?guī)缀跗鹕恚?/span>
去找那把舊傘,
走進(jìn)街道,走進(jìn)別人的聲音。
可雨這樣輕,
連沖動也被打濕,
失去了鋒芒。
廚房升起一縷水汽,
我泡一杯茶,
像安撫一顆
剛剛醒來的心事。
這一日,沒有大事發(fā)生。
時間被緩慢攪動,
熱騰騰,卻沒有方向;
而我,就坐在這模糊的中央——
不像過客,
也不像主人。
雨仍在下,
不緊不慢,
像一位懂分寸的訪客,
在不聲不響里,
把我從世界的喧熱中
輕輕帶走。
創(chuàng)作談 | 雨天的訪客
這首詩寫在一個安靜的雨天。雨下得并不大,卻讓我感到它像一個懂分寸的訪客——它不急不躁,不聲不響,卻讓人從喧囂的世界中短暫抽離。
我并不是在追求"宏大的主題",而是想在日常里捕捉那些細(xì)小的溫柔:一杯涼茶回暖的瞬間,雨聲遮掩心緒的片刻,甚至是想起身去拿傘卻又停下來的猶豫。生活中真正能撫慰人的,往往就是這些細(xì)微而無聲的時刻。
寫作過程中,我刻意壓低了語言的熱度,讓句子與雨聲的節(jié)奏保持一致。它不是激烈的抒情,而是緩慢的敘述,讓讀者感覺自己也在那間房子里,聽見雨水落下,看見茶杯冒出輕輕的霧氣。
我希望讀者在讀這首詩時,也能有一種"被拎出"的感受:暫時遠(yuǎn)離世界的喧囂,不必解釋,不必證明,只安靜地與自己相處片刻。對我來說,這就是詩歌最溫柔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