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追《赴山?!窌r,總被移民新村的煙火氣戳中——剛搬來的那幾個月,不少村民水土不服,夜里偷偷想家。得福看在眼里,周末一早就在院子里支起大蒸鍋,用村里新收的玉米、小米、黃豆磨成粉,做了一籠雜糧窩頭。蒸汽冒起時,香味飄滿整個村子,村民們聞著味趕來,圍著蒸鍋坐下,得福遞過剛出鍋的窩頭:“嘗嘗咱新地種的糧,吃著踏實,往后這兒就是咱新家。” 金黃的窩頭冒著熱氣,咬一口扎實筋道,混著雜糧的清香,瞬間撫平了大家的思鄉(xiāng)愁。今天就復刻這道藏著“家味”的雜糧窩頭,一口回到劇中的移民小院。
劇中的雜糧窩頭,是西北人最念舊的主食。得福說這是跟著母親學的手藝,“玉米面得用當年新磨的,加把小米面更香甜,再摻點黃豆面,吃著不剌嗓子”。剛蒸好的窩頭要趁熱吃,就著腌黃瓜或涼拌土豆絲,簡單卻頂飽。有位大爺吃著吃著紅了眼:“跟俺老家做的一個味,吃著這口,就不想家了。” 這窩頭里藏的,不僅是糧食的香,更是對“家”的念想,是在新土地上扎下根的安心?,F(xiàn)在在家做,不用復雜工具,廚房常見的雜糧粉就能還原。關鍵在“面要和得軟硬適中,蒸時火候要足”,新手也能一次成功。
食材準備
1. 玉米面:150克(主角,選細玉米面,像劇中新收的玉米磨的,香而不糙)
2. 小米面:50克(增香,沒有就用燕麥面替代,自帶清甜)
3. 黃豆面:30克(增加細膩感,讓窩頭不剌口,像得福說的“吃著潤”)
4. 溫水:120毫升(加少許酵母,3克即可,讓窩頭更松軟)
5. 白砂糖:10克(可選,喜歡甜口就加,像給生活添點甜)
6. 紅棗:5顆(去核切碎,藏在窩頭里,咬到就是小驚喜)
制作步驟
1. 和雜糧面團:把玉米面、小米面、黃豆面混在一起,加酵母、白砂糖攪勻,慢慢倒溫水,邊倒邊用筷子攪成絮狀,再用手揉成光滑面團(面團要能捏成型,不粘手,像得福揉的“能站穩(wěn)的面團”)。蓋濕布醒30分鐘,讓面團稍微發(fā)起來。
2. 捏窩頭形狀:醒好的面團加切碎的紅棗,揉勻后分成5個小劑子。取一個劑子,用手搓成圓團,拇指從底部往里按,邊按邊轉,捏出中空的窩頭形狀(底部別太薄,不然蒸時容易破,像劇中“能裝菜的窩”)。
3. 蒸制出鍋:蒸鍋加水燒開,把窩頭放進蒸籠,間隔留點空隙(避免粘在一起)。大火蒸20分鐘,關火后別著急開蓋,燜5分鐘再拿出來(燜一燜,窩頭更蓬松,不容易塌)。
4. 趁熱享用:剛蒸好的窩頭,外皮有點焦香,內(nèi)里松軟,咬一口滿是雜糧的香,偶爾吃到紅棗碎,甜絲絲的。配點咸菜或炒青菜,就是一頓扎實的家常飯。
這道雜糧窩頭,沒有華麗的做法,卻藏著最實在的生活味。就像《赴山?!防锏拇迕駛?,用簡單的食材,吃出了在新家園里的踏實與安心。周末蒸一籠,全家圍著吃,熱乎又暖心??煸囋嚢桑屵@口扎實的香,也給你的日子添點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