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追《赴山海》時,總被移民新村的豐收場景打動——那年秋天,村里的谷子、糜子剛收完,得福帶著村民在曬谷場支起大油鍋,各家各戶端來自家磨的雜糧面,一起做雜糧油餅。大媽們?nèi)嗝鏁r手上沾著面粉,笑著說:“咱這新地種出的糧,做餅子都比老家的香!”孩子們圍著油鍋轉(zhuǎn),等著剛出鍋的油餅,得福拿起一個遞給水花,“嘗嘗,這是咱新村的第一口豐收味”。那金黃酥脆的油餅,咬一口掉渣,越嚼越香,藏著西北人扎根新土地的踏實勁兒。今天就復(fù)刻這道家常油餅,一口回到劇中的曬谷場。
劇中的雜糧油餅,是西北人最實在的主食。用小麥面混著糜子面、玉米面,既有小麥的筋道,又有雜糧的清香,炸出來外酥里軟,配著咸菜就能吃兩大個。得福說:“這餅子抗餓,下地干活揣兩個,晌午不用回家做飯。”其實這餅子不僅抗餓,更藏著村民們對新生活的期待——每一口雜糧香,都是汗水澆灌出的甜?,F(xiàn)在在家做,不用復(fù)雜配料,廚房常見的雜糧面就能還原。關(guān)鍵在“面要醒透,油溫要準(zhǔn)”,新手也能一次炸出香脆油餅。
食材準(zhǔn)備
1. 小麥面粉:200克(打底增筋,像得福說的“沒白面,餅子不筋道”)
2. 玉米面、糜子面:各50克(按1:1比例加,沒有糜子面可用小米面替代,吃的就是雜糧香)
3. 溫水:150毫升(加少許鹽和酵母,酵母用3克就行,醒面更快)
4. 蔥花、花椒粉:各10克(拌餡用,喜歡辣的加勺辣椒粉,更對西北味)
5. 食用油:適量(炸餅和抹面用,用菜籽油最香,像劇中大油鍋里的老味道)
制作步驟
1. 和面團(tuán)醒發(fā):把三種面粉混在一起,加少許鹽、酵母,用溫水揉成光滑面團(tuán)(面團(tuán)要軟點,像耳垂那樣,炸出來才軟乎)。蓋塊濕布醒1小時,直到面團(tuán)變大兩倍,戳個洞不回彈。
2. 調(diào)餡料搟餅:醒好的面團(tuán)分成4個小劑子,搟成薄餅,抹一層油,撒上蔥花、花椒粉,從一邊卷成條,再盤成圓餅,用手按扁,搟成直徑15厘米的餅胚(卷一卷盤一盤,餅子分層才酥脆)。
3. 炸制出鍋:鍋里倒油,燒到六成熱(扔個小面塊,浮起來就好),放入餅胚,中小火炸。一面炸到金黃翻面,兩面都炸透后撈出,放在吸油紙上瀝瀝油。
4. 趁熱吃才香:剛炸好的油餅,外皮酥脆,內(nèi)里軟乎,咬一口滿是雜糧香和蔥花的鮮。配碗小米粥,或者像劇中那樣就著腌蘿卜,越吃越有滋味。
這道雜糧油餅,沒有復(fù)雜工序,卻藏著最濃的生活氣。就像《赴山?!防锏拇迕駛?,用最簡單的食材,做出了扎根新土地的幸福感。周末在家炸一鍋,外酥里軟,全家都愛吃??煸囋嚢?,讓這口香脆,也給你的日子添點踏實的煙火味。